四年级下册数学 四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题100道

卡尔顿高习 2024-07-01 09:49 1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课件

“通过这样一个式子,我们发现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那么,我们只是提出了一个猜想,这个规律能否试用于所有的乘法呢?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

【 #课件# 导语】现在很多老师上课都用课件,通过课件教学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学习,更好的了解上课内容,下面是 无 给大家带来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课件,大家可以看一下,希望对同学们学习语文有所帮助。

四年级下册数学 四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题100道四年级下册数学 四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题100道


【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

一、教学内容: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P20——P21

二、教学目标:

1、知道简便运算的基本思想方法是凑整,利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使运算简便;会正确运用加法运算律,对某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2、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简便计算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四、作业设计: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难点:能正确迅速找出凑成整十、整百或整千数的两个加数。

四、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课件。

(一)导入新授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上填上合适的数或字母。

(a+b)+=+(b+c)

125+38+75=(125+)+38

2、计算并验算。

480+547456+358789+457

利用加法交换律,我们可以进行加法的验算。在计算过程中,这两个运算律还可以使计算简便。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知识。板书课题: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二)探索发现

1、出示教材第20页例3情境图。

创设情境:回顾李叔叔骑车旅行一事,得知李叔叔后四天将继续行驶并好了骑车的行程。

李叔叔是如何安排后四天的行程的?按照李叔叔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你会计算吗?

2、解决问题。

教师出示问题:按照,李叔叔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

学生独立解答。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15+132+118+85。

3、组织交流。

交流各自的算法,全班汇报。

汇报预设:

方法一:

115+132+118+85

=247+118+85

=365+85

=450(千米)

方法二:

115+132+118+85

=115+85+132+118

=(115+85)+(132+118)

=200+250

=450(千米)

4、比较算法。

比较一下哪种算法更简便,你是怎么想的,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学生通过比较发现: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改变其运算顺序,可以使计算更为简便)

教师强调:在计算时,应先观察题目,分析是否能够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学生小结:把能凑成整十、整百的数结合起来先算,可使运算简便。(板书:关键:“凑整”方法:“用运算律”)

5.基本运用。

用简便方法计算。

718+57+8257+62+138

(1)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计算。

(2)师生共同归纳方法:碰到一个加法算式,先看有没有能“凑整”的数,如有,再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①观察有没有能凑整的数。

②如无,按顺序计算或竖式计算;如有,用加法运算律计算。

6、凑整训练。

把左边和右边的数相加的和是整百、整千的用线连起来。

36283

1597253

47164

317403

(三)检测评价

1、完成教材第20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集体订正。交流时让学生说清楚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60+145+40+355372+42+258146+143+54+257

(四)评价反馈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如何应用加法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让学生互相补充,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明确只要把能凑成整十、整百或整千的数结合起来先算,就可使运算简便。

(五)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例3:按照,李叔叔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

115+132+118+85

=115+85+132+118加法交换律

=(115+85)+(132+118)加法结合律

=200+250

=450(千米)

关键:“凑整”方法:“用运算律”

在计算加法时,运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六、教学后记

【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

一、教学内容: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P20——P21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2、培养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算法进行计算的意识与能力,提高观察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通过课堂活动,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并运用其进行简便计算。

难点: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四、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课件。

(一)导入新授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凑数游戏。

师:我先说一个数,你们再说一个数,你们说的数与我说的数的和或是整百数。

师生游戏。

同学们玩得真棒!凑整是简便计算中比较常用的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简便计算。

板书课题:连减的简便计算。

(二)探索发现

1、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例4情境图。

提问:你能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

数学信息:李叔叔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这本书一共有234页。

想一想:怎样计算还剩多少页没有看?(用减法)

2、列式计算。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学生列出算式,并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

3、汇报展示。

指名汇报,说说自己是如何计算的。

汇报预设:

234-66-34

=168-34

=134(页)

方法二:先算出李叔叔昨天和今天一共看了多少页,然后从总页数里减去看过的页数,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

234-66-34

=234-(66+34)

=234-100

=134(页)

方法三:先用总页数减去今天看的34页,再减去昨天看的66页,算出

还剩多少页没看:

234-66-34

=234-34-66

=200-66

=134(页)

4、拓展提高。

提出问题: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进行计算?为什么?234-66-34与234-(66+34)哪种计算方法更简便?

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的理由。

师:如果我把234改成266,想一想,这个时候选择哪一种方法计算更简便?为什么?

组织学生自由讨论,发表各自的意见。

5、发现、总结规律。

(1)发现规律。

师:你能像上面这样举出连减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如:251-30-70=251-(30+70)或154-68-54=154-54-68。

(2)总结规律。

①交流讨沦:通过刚才这道题可以看出,在计算连减时有多种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在计算连减时怎样可以使计算更简便。

②总结:可以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也可以把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去减;还可以先减去后面的减数,再减去前面的。我们要根据数字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③用字母该如何表示呢?

交流后出示:a-b-c=a-(b+c)。

6、即时练习。

完成教材第21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进行简便计算的。

(三)检测评价

1、在○里和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或数字。

146-55-45=146○(45○45)

☆-※-△=☆○(※○△)

624-172-328=○(○)

a-b-c=a○(○)

213-○-○=○(68○32)

2、想一想,不改变运算顺序,谁会计算得快一些?

(2)364-(153+47)364-153-47

(3)685-(228+272)685-228-272

(四)评价反馈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收获?

师生交流后总结:学习了减法的简便计算,知道了在减法里,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

(五)板书设计

连减的简便计算

例1:李叔叔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这本书一共有234页。还剩多少页没有看?

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

234-66-34234-66-34234-66-34

=168-34=234-(66+34)=234-34-66

=134(页)=234-100=200-66

=134(页)=134(页)

在减法里: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六、教学后记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内容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

经常听到一些老师说复习课不好上,只不过是查漏补缺,系统整理及巩固发展而已,比较枯燥乏味。但是,何老师的这堂课复习课,却上得有声有色,特别是在练习设计中很有特色。整堂课教师关注学生对运算定律的理解和选择,而且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学习数学。

1、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内容:大部分学生情况分析:本学期所任教的四年级,共有学生86人。在经过了三年半的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乐于参与学习活动。特别是动手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对本班的学生,我认为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地保持,并逐步到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培养本班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应是本学期面临的重要的问题。

按《友情提示单》自主探究学习。

2、学困生基本情况分析:个别的学生由于基础不好,存有知识断层,学习的自律性比较,学习能力弱,接受能力,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也提不起兴趣。在他们当中有的是父母对子女的学习关心,指导,督促不够;有的是父母对子女过于溺爱,过于迁就;有的是由于不好的学习习惯影响了他的学习成绩。上述原因形成恶性循环,使他们失去信心,致使形成后进生。也有几位学生是智力低下,接受能力。所以,继续加强学困生的转化也将是我本学期工作的重点。

3、教材分析:教材内容: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4、本册教材主要特点:总体上看,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教材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既注意体现新理念,又注意继承传统数学教育的内涵,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5、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7、掌握四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

8、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9、初步掌握确定物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10、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11、初步了解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2、教学措施:认真备课,精心设计练习,上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3、利用一切手段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热爱数学,善于钻研数学,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建构互动教学模式,注重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

14、从计算入手,从根本上抓好学生的计算,使学生打好计算的基本功,做到计算细致,快速,正确。

15、注意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对于教材中的定义和概念要让学生弄明白,并且能够根据一些定理进行计算,且正确灵活。同时注意学生在讲课中学习活动的参与,同时要注意对学困生的关爱,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和同学对他们的尊重。

16、抓好各单元的测验,通过单元检测及时对学生进行查缺补漏。期中、期末制定好复习,指导学生进行好复习。

17、在平时的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一道应用题应该多读几遍之后再解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8、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教好每一个学生。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总结

方法一:先用总页数减去昨天看的66页,再减去今天看的34页,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

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习被动,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有困难。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总结如下,快随我一起来了解下。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总结

一、学情分析;本期我班有34名学生,大部分学生学习常规好,喜欢;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小数的认识,小数的加减法;(一)“数与代数”领域;1、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2、第三单元“小数乘法”;3、第五单元“小数除法”;4、第七单元“认识方程”;(二)“空间与图形”领域;1、第二单元“认识图形”;2、第四单元“观察物体”;(三)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

一、学情分析

本期我班有34名学生,大部分学生学习常规好,喜欢学习数学,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习被动,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有困难,特别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存在问题,因此成绩不理想。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二、教学内容及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小数的认识,小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观察物体,游戏公平,认识方程等教学内容。

(一)“数与这道题错在学生理解错误,对于“长增加6米,或者宽增加4米”不懂什么意思。图就画得不对,当然得数错误百出。代数”领域

1、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包括小数的意义,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小数加减法解决问题。

2、第三单元“小数乘法”。包括小数乘法的意义,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五单元“小数除法”。包括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积商近似值的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循环小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等内容。

4、第七单元“认识方程”。包括用字母可以表示数,认识方程,等式的性质,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二)“空间与图形”领域

1、第二单元“认识图形”。梳理已学过的一些图形;三角形分类,各类三角形的特点;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梯形的特征;设计简单的图案。

2、第四单元“观察物体”。包括辨认从不同位置拍摄的图片及其先后顺序;体会到同一景物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画面不同。

(三)“统计与概率”领域:第六单元“游戏公平”。初步体验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设计公平、简单的游戏规则。

(四)“综合应用”领域:本册教材在每一单元中,都配有题材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呈现形式多样化的应用问题和实践活动。除此之外,还安排了“数图形中的学问”“奥运”,“图形中的规律”三个专题活动,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整理与复习:包括整理与复习(一)、整理与复习(二)、总复习。

三、教学目标

1、扩展对小数的认识,把小数和分数初步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了解小数乘法、除法的意义,经历探索小数乘法

和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乘法和的计算方法,了解在生活中有时只需要求积商的近似值,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初步了解循环小数;运用小数乘法和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使学生初步了解可以用字母表示数;初步了解方程、等式性质,并能用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4、通过分类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了解梯形的特征;了解各类三角形的特点;通过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等于180度,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运用学过的图形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

5、结合具体情景,经历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了解在生活中有时只需要求积商的近似值,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初步了解循环小数,运用小数四则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6、通过实际观察,学生体会到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景物,看到的画面不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拍摄的相应照片和先后顺序;能辨认从观察点高低、远近拍摄到的相应照片和先后顺序。

7、通过游戏,使学生初步体验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设计公平的简单游戏规则。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小数的认识加减乘除计算;图形的分类。 教学难点:小数四则运算方法的掌握。

五、教学措施

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多创设学习情境,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4.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5.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6.加强个别辅导,特别是学困生的辅导,对他们要付出更多的爱心,作业适当降低要求,努力提高他们的成绩。

六、教学课时安排

1.“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11课时; 2.“认识图形”:9课时; 3.“小数乘法”:10课时; 4.“观察物体:4课时 5.“小数除法”:12课时; 6.“游戏公平”:2课时 7.“认识方程”:10课时; 8.总复习:5课时

我精心

数学问题四年级下册

答:——

一、每秒数一个,一天24时=1440分=86400秒,所以一天可数86400个,一个月(按30天算)可数

2592000个一年可数864000365=31104000个,一亿除以31104000大约3年多

二、100000 999999

三、1、240 6 6 240

2、1 2 3 6 9 18

3、36能被9、4、12、3整除,12能被4、3整除

9、4、12、3整除36,4、3能整除12

4、能被 不能整除 不能被 能整除

1】能被2整除的:74、238、502、16、80 其余不能被2整除

四、2】(1)能 (2)405 450 540

五、(1)小的七位数 (235×92+35×8= × ( ○ ))的八位数99999999

六、4 10000 1000 5 3 1

七、1 3 5 1 2 6

八、一亿里有10000000个10,所以一亿张纸厚10000000毫米=10000米 相10000-8848=1152米

九、99900000 9990万

十、1、0 2、次序:99号 第五名 表示多少的:99户 5个

十一、(1)3190 150 20 2040 800 100

(2)110 270 100 2150 7050 200

十二、8310 1380

十三、1. 18 30 76 314 因为除以2没余数

2.能被5整除的:75 195 370 1310

3.奇数:1、3、5、7、9......

偶数:0、2、4、6、8......

4.个位数都是0 如 10、20、30、40......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数学教案

金额/元 1600 2000 2500 3100 3800 4500

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五、教学过程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小数的意义(一)

学习目标:

1.体会小数所表示的意思,理解小数的意义。

2.理解和掌握小数意义。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小黑板

教 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学 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课时:2课时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1.你的身高是多少?你会用小数来描述吗?

2.你都在哪里见过小数?说一说,并写出几个你见过的小数来。

二、探究新知(自学后完成下面问题)

1.把1元平均分成十份,其中一份用分数表示是( )元,用小数表示是( )元。十分之三表示其中( )份,用小数( )表示。

2.把1元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一份用分数表示是( )元,其中的37份用分数( )表示,用小数( )表示。

3. 1.11表示( )元( )角( )分。

三、合作探究,当堂训练

1. 用数表示下面各图中得涂色部分?(课本第2页第2题)

2. 想一想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

3. 自己画一方格纸,并画出0.1、0.5、0.6?

4.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小组交流,选代表汇报。

四、精讲点拨(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精讲。)

五、学习收获,自我总结:

1.小组评价:你认为第几小组表现棒,为什么?

2.自我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以后我会在______________ 方面更加努力的。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体会小数所表示的意思,理解小数的意义。

2.通过练习理解和掌握小数意义。

教学重点: 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小黑板

教 法:小组合作交流法、练习法

学 法:小组合作学习、练习法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小黑板出示)

2角5分 = ( )元 9分米 =( )米

7分 =( )元 135克 =( )千克

3元4角 =( )元 3分米2厘米 =( )分米

二、自学后完成下面问题

1.一个小数整数部分的位是( )位,计数单位是( ),小数部分位是( ),计数单位是( ),这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 )。

2.0.78的计数单位是( ),它含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3.由2个十、7个0.1和5个0.001组成的数写作:( ),

读作:( )

4.连线题: 0.008 0.8 0.08

零点八 零点零八 零点零零八

5.判断

(1)8.76读作:八点七十六。( )

(2)4.32是三位小数。( )

(3)5.961中的6在百分位上,表示6个0.01。( )

6.一个小数,它的百位和百分位上都是2,其余各位都是零,这个小数写作( )

7.0.0302用分数表示是( )

8.下面几个数字中的“9”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9.26 ( ) 0.926( )

0.296( ) 0.269( )

1、作业本做练一练2、3题

2、完成相应配套练习。

四、板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小数的意义(二)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2、通过实际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

教学重、难点:通过实际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教 法:小组合作交流法、讲练结合法。

学 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黑板有多长

1、教师拿出米尺量黑板的长度。

2、教师将实际所量长度写在黑板上。课本上黑板长度为2米36厘米。

3、教师提出问题:黑板长多少米?

4、学生自己总结方法,先小组交流,各小组选代表汇报。

5、教师公布答案。

三、精讲例题

1、把一米平均分成100份,一份就是1厘米,36厘米就是100分之36米,用小数表示就是0.36米。

2、黑板总长等于2米+0.36米=2.36米

3、自学回答,鹌鹑蛋和鸵鸟蛋的质量分别是多少千克?

4、教师叫学生回答。

四、当堂训练。

1、独立完成课本第4页三道练习题。教师集体订正答案。

2、独立完成课本练一练第1题。

五、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判断对错。(小黑板出示)

(1)把1元平均分成100份,10份是1角。( )

(2)把1000千克平均分成1000份,5份是0.005千克。( )

(3)百分之十二就是0.02。( )

(4)十分之七米用小数表示是10.7米。( )

(5)0.05表示百分之五。( )

(6)3.21是三位小数。( )

(7)0.034写成分数是3/4

二、当堂训练,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1、用箭头指出下面各数在直线上的位臵。

2、写出下面的小数。(9分)

(1)蜂房的容积几乎都是零点二五立方厘米。写作: __________

(2)人的眼睛大约能分辨只有零点零六毫米的物体。 写作:_________

(3)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的山峰,海拔八千八百四十四点四三米。

写作: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一个数,十位、十分位、千分位上的数字都是2,其余各位都是0,它是

( ),读作( )。(8分)

4、请你用0、3、6、9四个数字(每个只能用一次)按要求组数。

(1)整数部分,而小数部分的千分位是6的数是( )。

(2)0不读出来而小数部分是两位小数的是 ( )。

(3)0读出来,而小数部分只有一位小数且不是0的是( )。

三、作业布臵:作业本做2、4题,完成相关配套练习。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小数的意义(三)

教学目标:

1、将十进制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2、会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和质量等。

教学重点:通过实际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教学难点: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 法:主动探究法、实验作法,讲练结合法。

学 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学生、老师准备尺子。小黑板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2.你能说一说小数的读法和写法吗?

3.把下面的数改写成对应的小数或分数。

11

100= 100

1000 = 0.8= 0.021=

二、展示交流。

1、提出自己的疑问供小组成员讨论。

2、每组根据任务大小派出若干名同学展示学案的活动一至活动六的内容,同学认真听,认真评,并提出臵疑。

3、教师精讲。

三、探究新知

1、说一说课本第6页上得每一个2分别表示什么?

2、小数点后面的每一位都表示什么?

3、自学提示。学生自学后独立完成括号内的题目。

4、精讲例题。

四.课堂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当堂训练。

1.填空。

4分米 =( )米 52厘米 =( )米450克 =( )千克 69克 =( )千克5元6角7分 = ( )元1米5分米 =( )米

2.(1)0.4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单位。

(2)0.36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单位。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精选四篇)

一填空题。(第11小题3分,其余的一空一分,共20分)

时间如流水,寒假就结束了,新的学期开始了,有才能做事胸有成竹,有条不紊。做好工作,抓住提前规划的优势。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精选四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篇一: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基本情况

四年级共有学生xx人,其中男生xx人,女生xx人,四年级学生已经从中年级迈向高年级,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该班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知识掌握情况

从入学的摸底考试来看,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得还不牢靠。在计算方面,学生的别比较大,多数学生对于口算,能做到脱口而出,但由于部分学生对于乘除知识掌握不好,直接影响了口算的速度和计算的正确性,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距非常之大。对于一些计算式题,部分学生的计算速度极待提高,各种计算的良好习惯有待养成。应用题掌握得还不够,只有部分学生能认真分析题意,正确列式,不能很好地根据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去分析题意,对各种应用题的结构掌握的还不够。同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待于提高。这对本学期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少数优等生的知识和经验、获取知识的能力、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而学困生连乘除法的计算都有困难。

3、学习习惯、兴趣、方法及心理特征

从学习习惯、兴趣、方法看,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都较好,对数学课学习兴趣较浓厚,能按正确学习方法去学数学。他们能上课遵守课堂常规,专心投入,认真完成作业,对不懂问题能及时大胆提问。学生上进心强,班级学生之间竞争意识浓。接受新知识的主动性较好,好奇心,好强心都很强,具体形象思维活跃。由于年纪较小,学生的个性显得不稳定,对事物的认识和个人的情感不能客观的分析,意志力尚不定型,自控力不强,对人对事热情度高,但持久性,注意力易分散,失败面前易灰心。同时也有个别学生上课注意力分散,思想开小,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对实施课堂教学有一定难度。

从心理特征看,多数学生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喜欢表扬夸奖,班上竞争意识浓。学困生上课比较被动,不闻不问,积极性不高,作业完成较难,但也喜欢激励。

4、生学习特点和后进生成因:

(1)生少,根据平时的质量检测,真正成绩稳定,思维灵活,对应用题能认真而正确地分析的同学只有x个。他们对数学学习兴趣很浓厚,能较好遵守小学生课堂常规,同学之间能互相帮助,共同探讨,互相协作,他们思维活跃,发言大胆,对有争议的问题能大胆争论,上进心强,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及时认真,不懂问题能大胆提问,恐怕学习成绩会下降。这些学生的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较为重视,大部分的家长能而且有能力配合教师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个别的辅导。

(2)中等生对应用题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一般,成绩有回落的可能。他们学习认真,作业态度好。

(3)班中的后进生,大多数是因为基础知识掌握不好,存有知识断层,学习的自律性比较,学习能力弱,接受能力,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也提不起兴趣。在他们当中有的是单亲家庭,父母对子女的学习关心,指导,督促不够。有的是父母对子女过于溺爱,过于迁就。有的是由于不好的学习习惯影响了他的学习成绩。上述原因形成恶性循环,使他们失去信心,致使形成后进生。也有几位学生是智力低下,接受能力。

(4)纵观全班,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别很大,如计算速度、参与小组讨论的能力,解答应用题的思维能力等。课堂中教师虽尽力关注学生的个别异,由于班中学生数多,个别学生的知识断层点,无法弥补,优等生的潜能也没能充分挖掘出来,无法面面俱到,这也是本学期需要解决的教学难点之一。

5、其他因素:

学生多数来自农村,他们热爱劳动,活泼好动,集体荣誉感强,学生多数家庭,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但教育方法不当,家校配合不够,并对“减负,推素”存有认识偏。

二、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共分七个单元,即:用字母表示数,乘法运算定律,角与三角形的认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从不同的面观察物体,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内容。

1、用字母表示数

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引入字母,了解并知道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同时又能反过来把数代入到含有字母的式子中进行计算。学会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并会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替换能力,提高简算的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和认真审题、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

2、乘法运算定律

在学习加法运算率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乘法的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分配律。培养简算意识,化繁为简的能力,培养好的学习习惯。能灵活应用乘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3、角与三角形的认识

在认识角的基础上,对角进行分类,会辨认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掌握用量角器测量角的方法,会用量角器画出指定度数的角,能够辨认各种三角形,掌握三角形内角和。知道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动手作的能力及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三角形,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在认识小数的基础上,建立小数的概念,掌握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认识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5、观察物体

学习这部分知识,让学生借助实物和正方体模型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的形状,在观察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6、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在熟练掌握整数运算顺序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法则,熟练进行小数加减法计算及小数的简便算法。

7、统计

进一步学习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体会发生的可能性的含义。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表示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

2、理解和掌握乘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分配律,同时能够很好的利用,真正的简化计算。

3、能够准确的辨认各种三角形,掌握三角形内角和,会辨认角。

4、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5、能分辨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实物和几个正方体拼成的形体的形状培养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

6、掌握小数的加法与减法的运算法则,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7、进一步学习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用字母表示数,乘法运算定律,角与三角形的认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难点: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四、教学措施

1、加强学生自主性的培养以及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浅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增强学生的观察及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加强生转化、个别辅导,提高学困生的成绩。

4、多提出问题,创设学习情境,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个性。

5、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6、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7、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作,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8、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9、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10、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11、注重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12、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五、教学具准备

三角板,量角器,活动角,纸质不同类型三角形模型,平行四边形教具,小棒,正方体模型若干个。

篇二: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

四年级个别学生思维活跃,聪明好学,学习兴趣较浓,但个别学生由于基础知识的问题,接受能力较,理解新知识和计算较慢,还有一小部分同学比较懒散,对待学习热情不高。从纪律及其它方面看,学生都不错,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浮躁,自信心不足,不敢表现自己,对知识的掌握只求表面知识,不求理解等等。教师必须加以正确、有力的指导,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因材施教,把每堂课都上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教材情况分析

教材总共分为七单元。一是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二是认识图形。三是小数乘法。四是观察物体。五是小数除法。六是游戏公平。七是认识方程。其中单元,第三单元,第五单元属于数与代数。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属于空间与图形。第六单元属于统计与概率。

(一)数与代数

1. 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本单元是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学习“元、角、分与小数”的基础上,扩展对小数的认识,把小数和分数初步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小数乘法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经历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五单元:小数除法

本单元包括小数除法、积商的近似值,循环小数,小数四则运算等内容。结合具体情境,学生将经历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了解在生活中有时只需要求积商的近似值,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初步了解循环小数。会运用小数四则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认识图形。通过分类活动,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了解梯形的特征。通过对三角形分类,了解各类三角形的特点。通过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等于180度,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运用学过的图形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

2、观察物体。通过实际观察,学生体会到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景物,看到的画面不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拍摄的相应照片和先后顺序。能辨认从观察点高低、远近拍摄到的相应照片和先后顺序。

(三)统计与概率

游戏公平。通过游戏,学生初步体验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设计公平的简单游戏规则。

三、教材特点

1.提供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的学习素材,使学生能借助直观形象的材料更好地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

2.创设探索数学规律的情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探索数学规律的意识。

3.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是每个学生都能在设计方案中获得成功。

4.重视在多种活动中培养空间观念,发展空间观念。

5.设计富有特色的综合应用活动。使学生自觉地将各方面的经验、知识、策略进行综合应用。

6.用数学的眼光分析周围的事物,培养对数学美的理解,展示数学发展的历史,渗透数学的文化价值。

四、教学工作中的主要措施

1.了解学生原来的学习情况,从实际出发,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多鼓励学生,提高学生学习。

2.多利用课余时间,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充分发挥班干的带头作用,以优扶。

3.密切与其家长联系,共同配合督促好他们的学习。

4.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拓展。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习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

5.深入钻研教材,精心教案,优化课堂结构,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加强实际作,只管教学,发挥学生的空间观念,多加强实际作,直观教学,发挥学生的空间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抽象概念能力,判断、推理、迁移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总结规律,使他们自发性创造性地学习。

篇三: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

一、班级情况分析

四(x)班共有学生xx人,总体说来,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初步养成,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好的完成作业,学习数学的兴趣较高,但上课时思想开小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还需要进一步培养。个别同学的基础较,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这方面有待强化。

二、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四则运算,位置与方向,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和数学广角等内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

三、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确定物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 教材的编写特点

1、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2、 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3、 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 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 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五、教学措施

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学困生的成绩。

4、多创设学习情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5、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6、对学困生要付出更多的关心和爱心,作业适当降低要求。

7、精讲多练,熟能生巧。

篇四: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

一、学生情况简析

全班共有xx名学生,全部来自农村或者是xx镇。学生学习兴趣不很高,基础知识不扎实。大部分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

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习被动,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有困难,特别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存在问题。还有个别学生比较聪明,但学习不勤奋,成绩不理想。

二、教材简析

这册教材包括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量的计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内容。

1、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这单元进一步学习三步式题的混合运算顺序,学习使用小括号,继续学习解答两步应用题,解答比较容易的三步应用题,它的特点是未知量随着两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同时连乘和连除应用题集中在一起教学,加强彼此的联系,有助于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并能进行相互检验。在这一单元增加简单的统计内容,这也是小学数学教材改革的趋势,学生及早掌握一些统计的思想方法,可以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及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四则混合运【A.小数点右边的第二位是十分位。 B.算顺序的学习。

教学关键: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

是在前面所学有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复习、概括、整理和提高,先把整数的认数范围扩展到千亿位,总结十进制计数法,然后对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定律加以概括总结,为以后学习小数、分数打下较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定律以及四则运算的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以及应用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

教学关键:通过实例学生概括出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定律等知识,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3、量的计量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常用的长度、面积、重量、和时间及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认识面积单位和进率及名数的改写。

教学关键:重视计量单位的直观表示,使学生进一步形成明确的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

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以及在学习分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它包括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六部分内容。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教学关键:正确理解小数的意义及小数和复名数的改写。

5、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这部分内容先教学小数加减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再教学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由于小数加减法有密切联系,计算法则基本相同,突出小数点的处理问题,便于学生在已学的基础上较快地理解和掌握新的计算方法。这单元同整数计算一样,注意教给学生多种计算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灵活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关键:在学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时,着重说明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才能相加减的道理。

6、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教材先讲角的概念和角的度量,随后出现垂直和平行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特征,初步对三角形进行分类,以及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结论。接着学平行四边形,理解它的特征以及与正方形、长方形的关系,学习梯形特征,以及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直线、线段、射线以及平行线的概念。

教学难点:区别直线、线段和射线,垂线与平行线概念。

教学关键: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动手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画图能力。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含有的多位数。

2、使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3、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口算。

4、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笔算和简单口算。

5、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以及简单的统计图表,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平均数。

6、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比较熟练地计算一般的三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8、结合有关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唯物辨证观点的教育。

四、本学期教学措施

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学困生的成绩。

4、多创设学习情境,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5、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6、对学困生要付出更多的关心和爱心,作业适当降低要求。

7、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开发中心

一、 看谁算得都对。

1.3-0.7 = 2.4+0.6 = 7×99+7=

24-19+24+19= 7.5-2.8= 4×(36-25)=

4.3+1.5= 300-84-16= 2-1.1 =

5.5-3.2= 120÷6÷2= 3.7+2.5=

二、 计算下面各题。

27×12-286÷13 25×294×4 7. 02-4.63=

(339-67)×15÷24 4000÷125÷8 6.47+0.58 =

三、 填一填。

1. 观察右图。

学校在小玲家( )

偏( )的方向上,

距离约是( )。

2. 0. 38是由( )个0. 1和( )0. 01组成的。

3.填上合适的数或运算符号。

549+37+263 = ____+(____ ○____)

48×19+21×48 = (____○____)____○

4.把下面的各小数填在合适的括号里。

5. 12 2. 15 2. 51 1.52

( )>( )>( )>( )

5. 0. 16米 = ( )厘米 2. 4吨 = ( )千克

6.把0. 2扩大到它的100倍是( ),把33缩小为原来的 是( )。

7.保留一位小数时,3. 809的近似数是( ); 保留二位小数时,它的近似数是( )。

8.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30厘米、40厘米,第三条边的长度要在下面选出,只能选( )。

80厘米;70厘米; 50厘米。

9.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是42°,它的另一个锐角是( )。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50°,它的一个底角是( )。

四、 根据下面的描述,在右图上标出

少年宫和书店的位置。

(1) 少年宫在学校西方约

400米处。

(2) 书店在学校南偏东45°

方向300米处。

五、四年级同学去看儿童剧。一班去了32个学生,二班去了34个学生,还去了2位班主任老师。学生票6元,票12元,买票需要多少钱?

六、 学校门前新修的马路长96米,要在马路两边栽上树,每两棵树之间相距8米(两端都要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七、 下面是某镇居民1999~2004年人均收入情况的统计图表。

年份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收入(元) 5700 6100 6200 6400 6900 7200

请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1. 哪年到哪年增长的幅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你预测一下2005年该镇居民年人均收入大约是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想偷看啊(1)126-48-52126-(48+52)小子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知识点总结

6、教学目标: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数学作为人类对事物的抽象结构与模式进行严格描述、推导的一种通用方式,可以应用于现实世界的任何问题。下面为大家带来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知识点总结,快来看看吧。

1、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字母公式:a+b+c=(b+a)+c

加法结合律: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字母公式:a+b+c=a+(b+c)

2、乘法交换律: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字母公式:a×b=b×a

乘法结合律: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字母公式:a×b×c=a×(b×c)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字母公式:(a+b)×c=a×c+b×c

拓展:(a-b)×c=a×c-b×c 或 a×(b-c) =a×b-a×c

3、 连减:a―b―c=a―(b+c)

4、 连除: a÷b÷c=a÷(b×c)

5、常见乘法计算(敏感数字) :25×4=100 125×8=1000

加法交换律简算例子 加法结合律简算例子

75+98+25 488+40+60

=75+25+98 =488+(40+60)

=100+98 =488+100

=198 =588

乘法交换律简算例子 乘法结合律简算例子

25×56×4 99×125×8

=25×4×56 =99×(125×8)

=100×56 =99×1000

=5600 =99000

含有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简便计算 含有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简便计算

65+28+35+72 25×125×4×8

=(65+35)+(28+72) =(25×4)×(125×8)

=100+100 =100×1000

=200 =100000

乘法分配律简算例子

分解式 合并式 特殊1 (添项) 特殊2

25×(40+4) 135×12―135×2 99×256+256 45×102

=25×40+25×4 =135×(12―2) =99×256+256×1 =45×(100+2)

=1000+100 =135×10 =256×(99+1) =45×100+45×2

=1100 =1350 =256×100 =4500+90

=25600 =4590

特殊3 特殊4

99×26 35×8+35×6-4×35

=(100-1)×26 =35×(8+6-4)

=100×26-1×26 =35×10

=2600-26 =350

故该题正确解答是(20+10)×2=60(厘米),括号里填60厘米。注意是问周长哦!公式不要用错了,单位也不能和面积混淆了。=2574

连续减法简便运算例子

528-65-35 528-89-128 528-(150+128)

=528-(65+35) =528-128-89 =528-128-150

=528-100 =400-89 =400-150

=428 =311 = 250

连续除法简便运算例子;其它简便运算例子:(带着符号搬家)

3200÷25÷4 256―58+44 250÷8×4

=3200÷(25×4) =256+44―58 =250×4÷8

=3200÷100 =300―58 =1000÷8

=32 =242 =125

配套练习:

355+260+140+245 102×99 645-180-245 382×101-382

4×60×50×8 35×8+35×6-4×35 125×32 101×56

1022-478-422 987-(287+135) 672-36-64 36+64-36+64

487-287-139-61 2000-368-132 1814-378-422

89×99+89 155+264+36+44 25×(20+4) 88×225+225×12

568-(68+178) 561-19+58 382+165+35-82 155+256+45-98

236+189+64 759-126-259 25×79×4 569-256-44

216+89+11 57×125×8 1050÷15÷7 129×101―129

149×69―149+149×32 56×51+56×48+56 125×25×32 24×25

125×48 514+189―214 369―256+156 56×25×4×125

24×73+26×24 16×98+32 512+(373―212) 228+(72+189)

《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课堂教学总结

昨天,我们听了x老师的一堂数学课,他执教的内容是“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的复习课。这节课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对教材的把握、处理以及他的教学风格和学生课堂反馈出来的信息,都给所有的听课老师留下了好的印记,现对他的课堂教学进行评析。

一、何老师的课体现了复习课的特点

复习课的特点主要是知识的再现、知识的整理、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应用。何老师在新课开始,就直奔主题“今天我们要复习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的有关知识。”紧接着问:“运算法则有哪些?”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当然,学生的回答是没有秩序的,它只是知识的再现。这时,何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板书的过程中很自然的将各种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形成知识网络,知识的网络是在教师的下,学生自主建构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这样获取的知识印记是牢固的、稳定的。

总之,整节课的教学,学生学得很扎实,教师教得轻松,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者”的新课程理念,学生是快乐的,学习是有价值的。

不过,我在此提一些自己不成熟的建议:

1、教师应该多多熟悉“班班通”的运用;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适当的运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

3、对于计算题教学课而言,计算量不宜过大。

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知识要点汇总,易错题解析

7、使学生会解答一些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应用题,初步学会检验的方法。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知识要点

单元 四则运算

1、加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3)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

被减数=减数+

3、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4、乘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3)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5、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6)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6、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7、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8、四则混和运算的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

(3)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

9、有关0的计算

①一个数和0相加,结果还得原数:

a + 0 =a 0 + a = a

②一个数减去0,结果还得这个数:

a - 0 = a

③一个数减去它自己,结果得零:

a - a = 0

④一个数和0相乘,结果得0:

a × 0 = 0 ; 0 × a = 0

⑤0除以一个非0的数,结果得0:

0 ÷ a = 0 ;

⑥ 0不能做除数:

a÷0 = (无意义)

10、租船问题

解答租船问题的方法:先假设、再调整。

先假设租价格便宜的船,并计算结果,如果船没有坐满,再进行调整。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二)

1、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

辨认从上面、前面、左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先数看到几个面,再看它的排列法,画图形时要注意,只分上下画数量。

2、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3、从同一个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4、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才能更全面地认识一个物体。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

1、加法运算定律

①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②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个数,和不变。

(a+b) +c=a+(b+c)

(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2、连减的性质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a-b-c=a-(b+c)

3、乘法运算定律

①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

②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个数,积不变。

(a×b) ×c=a×(b×c)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③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 ×c=a×c+b×c

4、连除的性质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a÷b÷c=a÷(b×c)

第四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小数的意义

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2、小数的组成

小数点前面的数叫小数的整数部分,小数点后面的数叫小数的小数部分。

3、小数的计数单位

小数点后面位是十分位,十分位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又可以写作0.1;

小数点后面第二位是百分位,百分位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又可以写作0.01;

小数点后面第三位是千分位,千分位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又可以写作0.001……

4、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5、小数的读法

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去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一个数字。

6、小数的写法

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小数点写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部分要依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7、小数的性质

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8、小数大小的比较

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那个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部分,十分位相同,就比较百分位,百分位也相同,就比较千分位……

9、小数点的移动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规律

(1)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2)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一百分之一;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0,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一千分之一……

10、不同数量单位的数据之间的改写

低级单位数÷进率=高级单位数

11、求近似数

保留整数,就是到个位,看十分位上的数来四舍五入;

保留一位小数,就是到十分位,看百分位上的数来四舍五入;

保留两位小数,就是到百分位,看千分位上的数来四舍五入。

(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12、非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改写时,只要在万位或亿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万”字或“亿”字。

第五单元 三角形

1、三角形

由三条线段围成(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的图形叫三角形。

2、三角形的底和高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各种计量单位的基础上,对各种常用的计量单位的系统整理和总结。这部分教材先讲计量的产生,接下来讲常用的计量单位,才是名数的改写。总之,本单元新知识不多,教学时应以复习、整理为主。。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3、三角形的特性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4、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小于第三边。

5、三角形的分类

(1)三角形按角分类,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2)三角形按边分类,可以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

6、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是180°。

7、两点间的距离

两点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短,这条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8、多边形的内角和

多边形的内角和=(边数-2)×180°

9、等腰三角形的特征

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相等的两个内角叫做底角。

10、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三条边的长度相等,三个内角的大小相等(都是60°)。

第六单元 小数的加减法

1、笔算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1)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2)从末位算起,算加法时,哪一位数相加满十都要向前一位进1;算减法时,哪一位不够减就要从前一位退1。

(3)得数末尾有 0,一般要把0去掉。

(4)不要忘记了小数点。

2、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1)没有括号,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2)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3、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所以在小数四则运算中,恰当地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及连减的运算性质会使计算更简便。

4、 得数是小数时,(末尾)的0一般要去掉。

第七单元 图形的运动(二)

1、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都相等。

2、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对称轴是一条直线,所以在画对称轴时,要画到图形外面,且要用虚线。

3、画对称轴

先找到与相反方向距离对称轴相同的对应点,连线。

4、图形平移的画法

平移先找图形点,平移完点连起来。

5、利用平移,可以求出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第八单元 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

1、平均数的意义

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叫做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平均数既可以描述一组数据本身的总体情况,也可以作为不同组数据比较的一个标准。

2、求平均数的方法

(1)移多补少法

(2)公式法:总数÷份数=平均数

3、复式条形统计图

将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以后就得到一个复式条形统计图。

(1)复式条形统计图要有图例。

(2)复式条形统计图有横向和纵向两种。

(3)复式条形统计图是用两个单位长度表示一个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

4、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画法

(1)准备尺子,铅笔,橡皮等画图工具。

(2)注意写单位,画中坐标和横坐标还有日期名字还有横坐标上的“0”。

(3)假如位置有限,例如说0到10,到20,假如你写到200,位置有限,你可以在0的上面画波浪线,然后写100(当然其他数也可以,但标准的还是画闪电线)。

(4)例如上图两者要有不同的颜色,假如没有色笔,个可以画斜线,第二个可以涂得严严实实。

(5)在每个图的下方都要写标题。

5、复式条形统计图

(1)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

(2)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多少。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1、鸡兔同笼属于假设问题,假设的和结果相反。

2、“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

(1)假设法

①假如都是兔

②假如都是鸡

(2)古人“抬脚法”

假如每只鸡、每只兔各抬起一半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脚鸡”,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这样,鸡和兔的脚的总数就少了一半。这种思维方法叫化归法。

3、公式:

鸡兔总脚数÷2-鸡兔总数 = 兔的只数;

鸡兔总数-兔的只数 = 鸡的只数。

四年级(第四、五单元)易错题

【易错题1】

“142857”是一个十分有趣的数。用它分别乘1、2、3、4、5、6,得到的数分别由哪几个数字组成?找规律,填一填。

142857×1=142857

142857×2=285714

142857×3=428571

142857×4=( )

142857×5=( )

142857×6=( )

【错因分析】

有学生以为乘几得数就是几开头,填出了428571、571428、714285三个错误答案。

【思路点睛】

142857是一组神奇数字又名“走马灯”数。我们可以画个图帮助发现规律。下图转盘外圈是142857这个数,内圈是把组成这个数的6个数字按照从小到大顺序编号。好了,游戏开始:

142857×1=142857

142857×2=285714

142857×3=428571

根据上面三道算式不难发现其中规律用142857乘几就从第几个数开始顺时针写出六位数,因此

142857×4=(571428)

142857×5=( 714285 )

142857×6=( 857142 )

怎么样?有没有走马灯的感觉?大家可以用计算器验证一下。

分割线

【易错题2】

用计算器算一算,看看长方形框中的9个数的和与长方形正中间的一个数有什么关系。要使长方形框内9个数的和是153,该怎样框?

【错因分析】

做这题时,我们不能着急想着一下子就“看”出规律,更不能很随意地框数,不对了再擦了改,改了擦。应该静下心好好算一算想一想观察发现。

【思路点睛】

首先用计算器算一算图中长方形框中的9个数的和是135,是中间数15的9倍。还不能轻易下结论所有长方形框中9个数的和都是中间数的9倍。我们再框两个试试,结果也是如此,结论成立。那么要使长方形框内9个数的和是153怎样框?我们可以根据规律先算出中间数是153÷9=17,以17为中心向外延展框出9、10、11、16、17、18、23、24、25。

分割线

【易错题3】

从一张长20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纸上剪一个的正方形。剩下图形的面积是( )。

【错因分析】

这题不难,但是有人栽在懒上不愿画图。如果我们画图,答案就非常清楚了。

【思路点睛】

我们可以在题目旁边或者草稿纸上画出示意图。画图可以看得更清楚,数量之间的关系也容易找到。

从图中可以看出剩下图形是个小长方形。从问题想起,要求剩下的小长方形面积是多少,得知道剩下小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

从图中我们不难发现剩下小长方形长就是原长方形的宽这个关系,是15厘米,根据条件求出剩下小长方形宽是20-15=5(厘米),那么剩下小长方形的面积就是15×5=75(平方厘米)。括号里应填75平方厘米,不要忘了带单位哦!

分割线

【易错题4】

从一张长20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纸四角各挖去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剩下图形的周长是( )。

【错因分析】

此题错在审题不细,有同学读题总是一扫而过跟着感觉走,把问题看成是问剩下图形的面积是( )其实是问剩下图形的周长是( )。另外有的学生看到题目里有挖去剪去等字就望文生义以为列式计算时必须要减掉。

【思路点睛】

我们要仔细读题审题,圈划出问题里的关键词周长。然后画图,画图非常形象好懂,条件和问题看得清楚,数量关系明晰简单,解答起来也轻松自如。

图是文字信息的缩影,严格意义上来说画图时应该在图上标出条件和问题,有完整的框架结构。但是有些题目在图上不好标出信息,比如这题的问题“剩下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在图上就不好标,那我们可以用红笔沿着周长描摹一圈,给自己一个意念,让问题深入内心。

图中一目了然,我们很容易看出原长方形纸四角各挖去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后没有挖“通”,因而不影响后来图形的周长,通过平移后剩下图形的周长和原长方形周长相等。

分割线

【易错题5】

在公园停车场停车,前两小时共需付款3元,以后每小时2元。停车4小时,应该付款( )。

A、7元 B、8元 C、9元 D、10元

【错因分析】

首先要明白停车4小时分两种情况付款,而不能胡乱瞎猜一个答案。错误选项D。

【思路点睛】

这类题容易错的原因是学生没有生活经验,加上再不细致口算瞎蒙必然出错。其实我们把停车4小时分成前2小时和后2小时来算。看清前2小时是共需付款3元,有学生误以为每小时付款3元。而后2小时则需要付款2×2=4(元),所以应该付款7元,正确答案选A。

分割线

【易错题6】

小薇家有三姐妹,今年一共34岁,姐姐比双胞胎妹妹大4岁,姐姐今年多少岁?妹妹呢?(先根据题意画线段图,再解答)

【错因分析】

答案姐姐今年15岁,妹妹11岁。错在没注意到题中“双胞胎”妹妹这个关键条件。

【思路点睛】

我们先根据题意画出下面的线段图,数量之间关系也就浮出水面,明朗可见了。

注意题中一个重要条件双胞胎妹妹。通过看图分析数量关系先算出今年妹妹的年龄(34-4)÷3=10(岁),再求出今年姐姐10+4=14(岁)。

分割线

【易错题7】

同学们4天一共折了460朵纸花,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折10朵,第三天折了多少朵?(先根据题意画线段图,再解答)

【错因分析】

这道题有的同学图画对了,可终还是结果做错了。错误有两类:一类错在以为问题是求一天折多少朵?一类错在计算天折的朵数时从总数460里减去了3个10朵后除以4,其实应该减去6个10朵后除以4。

【思路点睛】

这种类型的题本身不难,如果怕麻烦只凭想象不画图,特别容易弄错,因此,我们还是要老老实实脚踏实地地画图看一看算一算。

先算出天折(460-10-20-30)÷4=100(朵),再算第三天折100+20=120(朵)。还有一种简便方法求出第三天折(460+20)÷4=120(朵),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明白其中的道理吗?

分割线

【易错题8】

李镇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试验田。如果这块试验田的长增加6米,或者宽增加4米,面积都比原来增加48平方米。原来试验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错因分析】

【思路点睛】

其实“长增加6米,或者宽增加4米”这句话应该是并列关系。我们要分两种情形假设试验田的扩增变化情况,一种是长增加6米,一种是宽增加4米,是“或者”不是“而且”,因此本题正确示意图如下:

我们先求出原来长方形试验田的长是48÷4=12(米),再求出原来长方形试验田的宽是48÷6=8(米),求出原来长方形试验田的面积12×8=96(平方米)也就水到渠成了。

分割线

【易错题9】

张庄小学原来有一个长方形场,长50米宽40米。扩建校园时,场的长增加了10米,宽增加了8米。场的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

【错因分析】

本题也是部分学生在读题理解题目的意思时就有了偏,导致画图出错,结果随之也错了。因为有了前面那道题里“或者”一词的干扰,学生很容易把这道题的示意图画得跟上题一样。其实这道题里是长宽同时变化,长宽同时增加。

【思路点睛】

该题长方形场扩建时长和宽同时增加同时变化,如果仔细体会文字不难发现变化的两者之间是递进关系,可以用“而且”一词连接,那么正确的图应该像下面这样画。

这题求场的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有多种方法,可以将增加的“L”形部分横切或纵切一刀分成两个长方形面积来求,也可以切两刀分成三部分来求,还可以用扩建后的面积减去原来场的面积。正确答案是880平方米。

分割线

【易错题10】

一个正方形边长增加3厘米,面积就增加39平方厘米,原来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先画图,再计算)

【错因分析】

答案169平方厘米是错误的。本单元学习的内容是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画图既是一种策略,也是一种能力,占一定的分值。该题错在画图和计算上,因为对题中“正方形边长增加3厘米”这句话的理解不对,以为只要一组对边边长增加3厘米就行了,所以用图来描述条件和问题也就不对,当然解读数量关系列式计算也就出现相应错误。

【思路点睛】

其实关于“正方形边长增加3厘米”这句话意思是正方形每条边长都增加3厘米,根据题意我们画出的下面示意图帮助理解题意。

要求出原来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需先求出原来正方形的边长是(39-3×3)÷(3+3)=5(厘米),所以原来正方形的面积是5×5=25(平方厘米)。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

(3)0.1米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 )份,有这样的( )份。0.4米里有( )个0.1米。

2016年上学期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

一、指导思想:

本册数学教学以《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等方面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所任教的班级共有学生56人,男生有30人,女生26人。在经过了三年半的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乐于参与学习活动。特别是动手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还比较好。对本班的学生,我认为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地保持,并逐步到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培养本班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应是本学期面临的重要的问题。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主要特点:

总体上看,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教材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既注意体现新理念,又注意继承传统数学教育的内涵,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1. 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四、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确定物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初步了解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精心设计练习,上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建构立互动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变成“要我学”为“我要学”。

3、多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解开他们心中的结,让他们在快乐、轻松的气氛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4、赏识每个层次的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并及时鼓励他们,多表扬和肯定、批评、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5、利用各种形式帮助中下生赶队,狠抓双基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6、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教好每一个学生。

六、教学进程:

周次

日期

内 容

必备课时

机动课时

12.22~2.15

四则运算

41

22.16~2.22

四则运算

测试及分析

22

13

2.23~3.1

位置与方向

32

43.2~3.8

位置与方向

测试及分析

22

15

3.9~3.15

加法运算定律

32

63.16~3.22

乘法运算定律

32

73.23~3.29

简便计算

41

83.23~4.5

营养午餐

单元复习

测试及分析

11

21

93.23~4.5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32

10

4.6~4.12

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

32

11

4.13~4.19

生活中的小数

求一0÷245= 0×245= 0+245= 245÷5=个小数的近似数

32

12

4.20~4.26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整理和复习

测试及分析

21

213

4.27~5.3

期中测评及分析

(五.一放假)

214

5.4~5.10

三角形

41

15

5.11~5.17

图形的拼组

测评及分析

22

116

5.18~5.24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32

17

5.25~5.31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32

18

6.1~6.7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测试及分析

统计

22

119

6.8~6.14

统计

测评及分析

22

120

6.15~6.21

数学广角

41

21

6.22~6.28

小管家

测评及分析

总复习

12

222

6.29~7.5

总复习

期末测评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e18875982367@163.com,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