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学课程密度怎么算_体育课的一般密度怎么算

卡尔顿高习 2024-07-03 09:50 1

不知道质量如何计算平均密度

液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液体压强.液体对盛放容器的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在液体内部也有压强,并且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P(二)学习要求=ρ液gh,其中h是指深度,即跟空气接触的液面到研究位置的竖直距离,公式仅适用于液体压强.从公式可以看出决定液体压强的因素是:液体密度和深度,只要液体的密度相同,深度相同,液体产生的压强也就相同.讨论求解液体产生的压力和压强方法与讨论求解固体产生的压力和压强的方向有区别.对于液体产生压力和压强,一般先求压强P=ρ液gh

学校体育学课程密度怎么算_体育课的一般密度怎么算学校体育学课程密度怎么算_体育课的一般密度怎么算


,后求压力F=P·S;对于固体产生的压力和压强,一般先求压力F,后求压强P=F/S.只有当容器是柱形容器时,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力等于液体重力,可以先求压力

后求压强.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浮力产生的原因: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其向上与向下的压力产生的

2、

阿基米德原理

①内容: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要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或气体的重

②公式:F浮=G排=m排g=ρ液gV排

理解:(1)浮力的大小只与物体所排开液体的体积及液体的密度有关,而与物体所在的深度无关。(2)如果物体只有一部分浸在液体中,它所受的浮力的大小也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3)阿基米德定律不仅适用于液体,也适用于气体。物体在气体中所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气体的重量。

当液体密度不变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当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不变时,液体密度越大,浮力越大。

当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体积的乘积越大,浮力越大。

浮力的大小只与物体所排开液体的体积及液体的密度有关,

与物体的密度无关,与物体的体积无关,(物体漂浮时一半在水面上,一半在水下.只有浸没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才等于物体的体积)与物体所在的深度无关。

3、

物体的浮沉条件

悬浮:F浮=G

下沉:F浮

理解:研究物体的浮沉时,物体应浸没于液体中(V排=V物),然后比较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与重力的关系。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的平均密度可以知道,则物体的浮沉条件可变成以下形式

①ρ物<ρ液,上浮

②ρ物=ρ液,悬浮

③ρ物>ρ液,下沉

4、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来实现浮沉的;热气球是通过改变自身的体积来实现浮沉的;密度计的工作原理是物体的漂浮条件,其刻度特点是上小下大,上疏下密;用硫酸铜溶液测血液的密度的原理是悬浮条件

5、有关浮力问题的解题思路

浮力问题是力学的重点和难点。解决浮力问题时,要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1)确定研究对象。一般情况下选择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为研究对象。

(2)分析物体受到的外力。主要是重力G(mg或ρ物gV物)、浮力F浮(ρ液gV排)、拉力、支持力、压力等。

(3)判定物体的运动状态。明确物体上浮、下沉、悬浮、漂浮等。

(4)写出各力的关系方程和由题目给出的辅助方程。如体积间的关系,质量密度之间的关系等。

(5)将上述方程联立求解。通常情况下,浮力问题用方程组解较为简便。

(6)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物体密度测量实验实验报告中不确定度怎么算

3、试题难易程度要合理,可分为四档:易、较易、较难、难,这四档在各份试卷中所占的比例约为2:3:3:2.

测量不确定度是指“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 这个定义中的“合理”,意指应考虑到各种因素对测量的影响所做的修正,特别是测量应处于统计控制的状态下,即处于随机控制过程中。也就是说,测量是在重复性条件(见JJG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第56条,本文××条均指该规范的条款号)或复现性条件(见57条)下进行的,此时对同一被测量做多次测量,所得测量结果的分散性可按58条的贝塞尔公式算出,并用重复性标准〔偏〕sr或复现性标准〔偏〕sR表示。 定义中的“相联系”,意指测量不确定度是一个与测量结果“在一起”的参数,在测量结果(见51条)的完整表示中应包括测量不确定度。 测量不确定度从词义上理解,意味着对测量结果可信性、有效性的怀疑程度或不肯定程度,是定量说明测量结果的质量的一个参数。实际上由于测量不完善和人们的认识不足,所得的被测量值具有分散性,即每次测得的结果不是同一值,而是以一定的概率分散在某个区域内的许多个值。虽然客观存在的系统误是一个不变值,但由于我们不能完全认知或掌握,只能认为它是以某种概率分布存在于某个区域内,而这种概率分布本身也具有分散性。测量不确定度就是说明被测量之值分散性的参数,它不说明测量结果是否接近真值。 为了表征这种分散性,测量不确定度用标准〔偏〕表示。在实际使用中,往往希望知道测量结果的置信区间,因此,在本定义注1中规定:测量不确定度也可用标准〔偏〕的倍数或说明了置信水准的区间的半宽度表示。为了区分这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分别称它们为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

第六章 运动训练中的体能训练

2014年4月浙江省自学考试学校体育学试题

3、阅读教材时,应根据大纲要求,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基本原理必须牢固掌握,在阅读中遇到个别细节问题不清楚,在不影响继续学习的前提下,可暂时搁置。

浙江省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校体育学试题

课程代码:00484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下列哪项是学校体育中促进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基本要求?

A.把人际关系的发展渗透到学校各项体育活动中

C.发展学生身心健康

D.广泛开展学校体育竞赛,培养竞争与协作意识

2.人们自觉地克服困难并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是

A.情感 B.意志

C.注意 D.思维

3.以下关于学生身体形态说法不正确的是

A.学生身体形态发育会出现两次高速增长阶段

B.学生身体形态发育具有平衡性

C.身高增长的速度相对要比体重快,存在“身长体轻”的特点

D.学生在高速增长阶段后,增长速度会逐渐减慢

A.社区体育 B.劳动教育

C.德育教育 D.教育活动和家庭中的体育

5.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是体育课与

A.体育教学 B.体育

C.学校体育 D.课外体育

A.领域目标 B.水平目标

7.下列哪个选项是学校体育目标的性质?

A.各阶段共同性 B.具有目标的模糊性

C.具有一定的曲折性 D.不同目标的联系性

8.我国学校体育的本质目标是

A.增强学生体质 B.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C.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 D.提高学生意志力和加强团队意识

9.体育课的结构应遵循______规律。

A.新陈代谢 B.人体机能适应性

C.运动技能形成 D.学生身心变化

10.语言法的主要形式是讲解、口令与指示和

A.口哨 B.暗示

C.口头评价 D.反馈

11.下列哪项属于常用的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方法?

A.反复训练法 B.间隔训练法

C.循环训练法 D.游戏训练法

12.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与一般训练的区别?

A.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业余性 B.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基础性

C.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广泛性 D.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专业性

13.课余体育比赛的方法有淘汰法、循环法、顺序法与

A.间隔法 B.直接法

C.重复法 D.轮换法

14.下列哪项属于对学生管理的内容?

A.改进学生错误动作 B.对运动技术的指导

C.对自律意识的培养 D.对体育器材的管理

15.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三种模式是

A.岗前培训、院校培训和假期培训

C.假期培训、院校培训和短期进修培训

D.岗前培训、院校培训和校本培训

判断下列各题,在答题纸相应位置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16.体育教学过程的三个阶段就是动作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

17.人体只有承担合理的运动负荷,才能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

18.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应越大越好。

19.体育教学中,为显示动作的前第三章 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后部位可采用正面。

20.体育课结构一般分为准备部分、开始部分、基本部分与结束部分。

21.运动训练的周期性原则是依据超量恢复原理提出的。

22.体育课程实施过程的一个阶段是实施阶段。

23.选择体育教学方法时要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24.技术评定属于体育课的客观评价。

25.重复练习法在两次练习之间没有严格规定的间歇时间。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26.持续训练法

27.完整教学法

28.课时教学

29.竞技状态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30.体育教学中教师运用的直观法有哪些类型?

31.运用探究式学习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32.学校运动队组建的程序有哪些?

五、论述题(本大题13分)

33.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包含哪些内容,应如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能力?

以知密度和质量求体积``怎么算``请写出例题:

第十章、学校体育组织管理过程与评价

因为

了解: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几种原则

密度=质量/体积

所以

体积=质量/密度

例:

已知水的密度为1.0×10(3次方)kg/m(3次方),水的质量为1千克,求水的体积

解:∵密度=质量/体积

∴体积=质量/密度=1千克/1.0×10(3次方)=0.001立方米

球的重量怎么算

C.教学目标 D.课程目标

问题一:一个直径为6.5cm圆球的重量怎么计算 一个直径为6.5cm圆球,重量(单位:克)计算用密度(单位:g/cm^3)143.7933,因为直径为6.5cm圆球体积=4π[(6.5/2)^3]/掌握:体育教学工作中的种类。3=143.7933立方厘米。

密度仅与R有关的球:4×pi×R×R×密度(密度是R的函数),从0到R积分

问题三:怎样计算球的面积,体积和质量? 面积4派半劲的平方 体积三分之四半径的三次方 质量=p.v

个性的名词解释

密度=质量/体积

个性的意思

所谓个性就是个别性、个人性,就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这个特质表现于外就是他的言语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等等,任何人都是有个性的,也只能是一种个性化的存在,个性化是人的存在方式。

个性也可称为性格或人格,心理专家郝滨先生认为:“个性可界定为个体思想、情绪、价值观、信念、感知、行为与态度之总称,它确定了我们如何审视自己以及周围的环境。它是不断进化和改变的,是人从降生开始,生活中所经历的一切总和。” 简单的说,个性就是个体的并与其他个体区别开来的整体特性,即具有一定 倾向性的、稳定的、本质的 心理特征的 总和,是一个人 共性中所凸显出的一部分。

个性一词最初来源于拉丁语Personal,开始是指 演员所戴的面具,后来指演员——一个具有特殊性格的人。一般来说,个性就是 个性心理的简称,在西方又称 人格。利用浮力测量密度,具体方法如下:求压力,

性格(英语:Temperament),也称为 性情、个性、 气质, 心理学名词,意指一个人内在的 人格特质,如 内向或 外向。它通常是天生的,而不是后天学习而来。

个性又叫 人格,是指一个人独特的、稳定的和 本质的 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简单的说,个性就是一个人的整体 精神面貌。

个性,在 心理学中的解释是:一个 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 环境中显现出来的,相对 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如何正确理解运动训练学的课程内容

第七章、课外体育活动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的科学,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段)的必修课程。它系统地阐明了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训练的原则、训练的基本内容、方法,以及训练过程的结构、组织、控制和训练的安排等内容。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应考者能够较为系统地了解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知识和学科发展的变化趋势,能够利用学习的知识进行运动训练的基本指导,同时达到培养和提高应考者对运动训练学学科的分析、总结和创新的一般科研能力。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的前修课程主要是学校体育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其中运动生理学是学习运动训练学的重要基础课程。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章 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概述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1)竞技体育的概念、构成和基本特点;(2)运动训练在竞技体育在地位、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

了解并掌握竞技体育和运动训练的概念,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与基本特点。

2、掌握:竞技体育和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

3、熟练掌握: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的基本关系。

第二章 项群训练理论(不作考试要求)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运动成绩的释义及其决定因素;运动员竞技能力释义及其构成因素。

了解并掌握运动成绩的释义及其决定因素和运动员竞技能力释义及其构成因素。

1、领会:运动成绩和竞技能力的释义。

2、掌握: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

3、熟练掌握:竞技能力的构成因素。

第四章 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

了解并掌握每个运动训练原则的释义、科学基础和训练学要点。

1、领会:运动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

2、掌握:运动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3、熟练掌握:运动训练原则的释义。

第五章 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运动训练的基本方法与手段。

了解并掌握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的概述、方法与手段的基本内容。

1、领会: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的概述。

2、掌握:运动训练方法的具体方法和整体方法的区别。

3、熟练掌握: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的基本内容。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运动训练中运动员体能及其构成,以及各项体能训练的基本方法与要求。

了解并掌握运动训练中运动员体能及其构成,以及各项体能训练的基本方法与要求。

1、领会:运动员体能及其构成。

2、掌握: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具体内容包括那些。

3、熟练掌握:运动员力量、速度和耐力能力的运动训练方法和基本要求。

第七章 运动训练中的技术能力及其训练(不作考试要求)

第八章 运动训练中的战术能力及其训练(不作考试要求)

第九章 运动训练中的心理能力与运动智能训练(不作考试要求)

第十章、十一章、十二章 运动训练的与组织

(一)课程内容

三章主要介绍运动训练的种类与组织安排。

了解并掌握运动训练中各种训练的类型与组织安排。

1、领会:运动员多年训练的与组织安排。

2、掌握:运动员年度训练的与组织安排。

3、熟练掌握: 运动员周课训练的与组织安排。

第十三章 运动队伍的管理(不作考试要求)

三、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

(一)关于“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中的有关说明

在大纲的考核要求中,提出了“领会”、“掌握”、“熟练掌握”等三个层次,它们之间是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它们的含义是:

2、掌握:要求应考者应该掌握的课程中的知识点。

3、熟练掌握:要求应考者必须掌握的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

(二)自学教ρ的单位又是材

本课程使用教材为:《运动训练学》,田麦九主编,体育出版社,2000年。

(三)自学方法的指导

本课程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内容多,难度大,应考者在自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学习前,应仔细阅读课程大纲的部分,了解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熟知课程的基本要求以及本课程的联系,使以后的学习能紧紧围绕课程的基本要求。

2、在阅读某一章教材内容前,应先认真阅读大纲中关于该章的考核知识点、自学要求和考核要求,注意对各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4、学完教材的每一章内容后,应认真完成教材中的习题和思考题,这一过程可帮助自学者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对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所提出的总的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层次,并深刻理解各知识点的考核要求。

3、对应考者进行辅导时,应以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以考试大纲为依据,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考试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应考者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提倡应考者“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提出问题,依靠自己学懂”的学习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基础、突出重点,要帮助应考者对课程内容建立一个整体的概念,对应考者提出的问题,应以启发为主。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应考者逐步学会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和解决问题。

7、要使应考者了解试题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都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五)关于命题和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考核要求中,各条细目都是考试的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

2、试卷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试题所占的比例大致是:“领会”20%:“掌握”40%:“熟练掌握”为40%.

4、本课程考试试卷可能采用的题型有:名词解释、填空题、间答题和问答题(见附录)。

5、考试方法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评分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附录 题型举例

一、名词解释

如:竞技体育、运动训练。

二、填空题

三、间答题

如: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

四、问答题

如:力量训练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2019年辽宁专升本考试大纲学校体育学

问题二:球体质量计算公式 均匀的球:4/3×pi×R×R×R×密度

《学校体育学》考试大纲

1、领会: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的基本概念。

一.纲要部分

章、学校体育的地位和任务

重点掌握:1.为什么说学校体育是我国国民体育的基础。2.我国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

掌握: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组织形式。

了解:“六艺”以及其中与体育有关的内容。

第二章、体育教学的特点、目标、过程和原则

重点掌握:1.体育教学。2.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规律。

掌握:1.体育教学目标。2.体育教学的基本原则。

了解:1.体育教学与其它文化课教学相比的特点。2.体育教学过程的构成及基本因素。

第三章、体育教学内容

重点掌握:体育教学大纲的结构、意义。

掌握:体育教材。

了解:

第四章、体育教学方法

重点掌握:体育教学中的指导法。

掌握:体育教学中练习法(前种)。

了解:思想品德教育方法。

第五章、体育课

重点掌握:体育课的类型和结构以及分组教学的种类。

掌握:体育课的密度和负荷的测定方法。

了解:体育课教学常规。

第六章、体育教学工作与考核

重点掌握:课时(教案)的编写。

了解:体育课成绩考核的种类和内容。

重点掌握: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掌握: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意义。

了解:竞赛规程

第八章、学校课余体育训练

重点掌握:学校课余体育的组织形式。

掌握:学校课余体育的意义。

学校体育科学研究(略)

重点掌握:从当前体育教学模式(娱乐体育)不断转变的角度出发谈谈怎样做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

掌握:学校体育教研室(组)工作职责。

二.教材:《学校体育学》体育出版社。

请问算物质的量浓度中密度是怎么换算的?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1.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概述;2.运动训练的项群理论;3.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的构成 ;4.运动训练的原则;5.运动训练的方法与手段 ,重点讲述基本方法与种类区分;6.运动训练中的体能训练;7.运动训练中的技能训练;8.运动训练中的战术训练; 9.运动员心理能力与运动智能及其训练 ;10、11、12.训练的制定与组织管理 ;13.运动队伍的管理。

ml和L之间相的数量级不是10的六次方,是十的三次方,g/ml转化成g/L是要乘以1000的,因为1ml=10^-3L

上浮:F浮>G

你要注意,

分母

中的体积都用

L做单位的,而密度

g/mL,因此分母中,1000×1代表1L水的质量(g

数),1000ρ

g/mL

换算为

g/L,这样分母的单位才会是

L。

请问算物质的量浓度中密度是怎么换算的?

反之,就越小.

你要注意,分母中的体积都用 L 做单位的,而密度 ρ 的单位又是 g/mL,因此分母中,1000×1代表1L水的质量(g 数),1000ρ 代表把 g/mL 换算为 g/L,这样分母的单位才会是 L。

代表把

ml和L之间相的数量级不是10的六次方,是十的三次方,g/ml转化成g/L是要乘以1000的,因为1ml=10^-3L

物质的量浓度:一种常用的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1升=1000毫升,1000是毫升与升的单位换算,不是你说的那样。

群众体育的名词解释

6.学生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应达到的总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的通称是

“群众B.院校培训、学位课程培训和校本培训体育”又称“体育”或“大众体育”,是体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外在表现形式,是群众自愿参加的,以强身、健体、娱乐、休闲、社交等为目的,不以追求高超运动技能水平为主的体育活动。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e18875982367@163.com,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