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形山的特点 月球上的环形山的特点

卡尔顿高习 2024-07-03 09:51 1

月球显著的地貌特征是

三、月面特征

环形山。天文学家将月表形貌分为反照率特征、环形坑、平原、海角、坑链、峭壁、山脉、山脊、洋、月沟、月谷、月海、月湖、月湾、月沼、月溪、着陆点名称和卫星坑等18种地形,其中环形坑是月球上典型的地2、流星体、陨石撞击:貌单元,也是月球表面显著的特征。环形山通常指碗状凹坑结构的坑。环形山约占月球表面积的7~10%。

环形山的特点 月球上的环形山的特点环形山的特点 月球上的环形山的特点


环形山的特点 月球上的环形山的特点


主要的环形山多在冷海北岸,位于北纬50°~60°之间,的环形山有:

制造模拟环形山所需的材料

戈尔德施密特环形山:这是以德国业余天文学家戈尔德施密特的名字命名的。它位于巴罗环形山西边 (西经3°,北纬73°),经线正穿过这里,直径125千米。

(一)需要的材料:稀泥巴、石头水、细石子、皮球、小铁球、玻璃球、注射哭,细胶管,水、卷尺等。

克拉维环形山:这是以德国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克拉维 (1537~1612)的名字命名的。它位于月面西经14°,南纬58°,直径约240千米,环壁崩塌,很像盆地周围的丘陵。在它的底部和环壁上还有很多环形山,其中环壁上两个较大的环形山,一个叫波特环形山,直径约52千米;另一个叫卢瑟福环形山,直径约54千米。可以想象,这里的地形和地势是多么错综复杂,恐怕在地球上是找不到这类难以认清的重叠的地貌结构了。

(三)条件:

(二)实验目标:建造月球环形山模型,并推测环形山的成因。

1、喷水法:将注射器连接胶管并把胶管插入沙子底部,用力将注射器中的水推出,观察记录。

2、撞击法:用重球砸向沙堆,学生观察现象并记录。

(五)现象:

被石头砸的地方凹下去,石头周围的泥巴凸起来。环形山的特点是分布杂乱,数量众多,有大有小,有深有浅,

(六)结论:环形山是外力砸出来的,环形山的成因是火山喷发源,撞击源。

环形山的形成主要是两种原因导致:

1、火山喷发

分类

日本学者1969年提出一个环形山分类法:

1、克拉维型(古老的环形山,一般都面目全非,有的还山中有山)

2、型(年轻的环形山,常有“辐射纹”,内壁一般带有同心圆状的段丘,一般有峰)

3、阿基米德型(环壁较低,可能从型演变而来 )

参考资料:

月球环形山的秘密

月球形成不久,月球内部的高热熔岩与气体冲破表层,喷射而出,就环形山像地球上的火山喷发。牛顿环形山:是以英国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牛顿(1642~1727)的名字命名。它位于月面西经17°,南纬77°,直径约64千米,据说它可能是月球上深的环形山之一。它们开始威力较强,熔岩喷出又高又远,堆积喷口外部,形成了环形山。

人们为什么要将月球上的山脉称为环形山

5.月谷(月隙)

环形山,英文为crater,希腊文的意思是“碗”.正因为如此,“环形山”通常指碗状凹坑结构的坑.月球表面布满大大小小圆形凹坑,称为“月坑”,大多数月坑的周围环绕着高出月面的环形山.

环形山这个名字是伽利略起的。古代天文学家在给月球上的山起名字时,规定了月球上的山用地球上的山名,月球上的环形山用世界的科学家与思想家的名字来命名。这一规定沿用至今。如环形山、阿基米德环形山、牛顿环形山、伊巴谷环形山、卡西尼环形山等。

环形山这个名字是伽利略起的,是月球上面显著的特征,几乎布满了整个月面.月面上星罗棋布、重重叠叠的环形山酷似地球上的火诚然,关于月球南极陆地的特征,远不如我们对月球赤道区域了解得多,还有待进一步的认识。山口,有一块圆形的平地,外围是一圈隆起的山环,内壁陡峭,外坡平缓.

月球正面的环形山与背面的环形山为什么不同

在北纬70°~80°的范围内较的环形山有:

环形山,我们知道是如何的来的?是由于外界物体撞击形成的.

3、阿基米德型

为什么地球表面没有呢?因为大气摩擦燃烧了(流星)

3、月陆和山脉,月面上高于月海的地区称为月陆,一般比月海水准面高2-3千米,由于它返照率高,因而看来比较明亮。在月球正面,月陆的面积大致与月海相等但在月球背面,月陆的面积要比月海大得多。

有人要问,虽然月球表面没大气,但两面撞击应该一样啊.

不一样!

我们将这一面定义为正面.

故,结果就是,正面受到的撞击密度、烈度,远远低于背面.

月球上有什么地貌特征?

月球上环形山介绍:在地球上的人类用肉眼所见月面上的阴暗部分实际上是月面上的广阔平原,由于历史上的原因,这个名不副实的名称保留下来,已确定的月海有22个,此外还有些地形称为“月海”或“类月海”的。公认的22个绝大多数分布在月球正面,背面有3个。4个在边缘地区,在正面的月海面积略大于50%,其中的“风暴洋”面积约五百万平方公里,不多九个法国的面积总和。主要有:

1、环形山,环形山这个名字是伽利略起的。是月面的显著特征,几乎布满了整个月面。的环形山是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295千米,比海南岛还大一点。小的环形山甚至可能是一个几十厘米的坑洞。直径不小于1000米的大约有33000个。占月面表面积的 7%-10%。

2、月海,已确定的月海有22个,此外还有些地形称为"月海"或"类月海"的。公认的22个绝大多数分布在月球正面。背面有3个,4个在边缘地区。

4、月面辐射纹,月面上还有一个主要特征是一些较"年轻"的环形山常带有美丽的"辐射纹",这是一种以环形山为辐射点的向四面八方延伸的亮带,它几乎以笔直的方向穿过山系、月海和环形山。辐射纹长度和亮度不一,引人注目的是第谷环形山的辐射纹,长的一条长1800千米,满月时尤为壮观。

5、月谷,月面上也有这种构造----那些看来弯弯曲曲的黑色大裂缝即是月谷,它们有的绵延几百到上千千米,宽度从几千米到几十千米月球表面布满大大小小圆形凹坑,称为“月坑”,大多数月坑的周围环绕着高出月面的环形山,月球背面的环形山更多。环形山的中间有一个陷落的深坑,四周围有高耸直立的岩石,环形山的高度一般在7-8公里之间。不等。

月球的地形特点有哪些?

索斯环形山:这是以英国天文学家索斯(1785~1867)的名字命名的。它位于露湾北岸 (西经50°,北纬57°),直径98千米,和加特纳环形山一样,向海一边的环壁看不见。

月球的地形特点有:

1.环形山

环形山这个名字是伽利略起的,是月面的显着特征,几乎布满了整个月面,的环形山是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295千米,比海南岛还大一点。小的环形山甚至可能是一个几十厘米的坑洞,直径不小于1000米的大约有33000个,占月面表面积的 7-10%。

2因为月球公转有个特点,就是始终将一面朝着地球..月海

3.月陆和山脉

月面上高出月海的地区称为月陆,一般比月海水准面高2-3千米,由于它返照率高,因而看来比较明亮。在月球正面,月陆的面积大致与月海相等但在月球背面,月陆的面积要比月海大得多,从同位素测定知道月陆比月海古老得多,是月球上古老的地形特征。

4.月面辐射纹

月面上还有一个主要特征是一些较“年轻”的环形山常带有美丽的“辐射纹”,这是一种以环形山为辐射点的向四面八方延伸的亮带,它几乎以笔直的方向穿过山系、月海和环形山。辐射文长度和亮度不一,引人注目的是第谷环形山的辐射纹,长的一条长1800千米,满月时尤为壮观,其次,和开普勒两个环形山也有相当美丽的辐射纹据统计,具有辐射纹的环形山有50个。

地球上有着许多的裂谷,如东非大裂谷,那些看环壁较低,可能从型演变而来 。来弯弯曲曲的黑色大裂缝即是月谷,它们有的绵延几百到上千千米,宽度从几千米到几十千米不等。那些较宽的月谷大多出现在月陆上较平坦的地区,而那些较窄、较小的月谷(有时又称为月溪)则到处都有。

地球表面为什么没有像月球表面那样有那么多的环形山?

白道面与黄道面的两个交点称为月交点--其中升交点(北点)指月球通过该点往黄道面以北;降交点(南点)则指月球通过该点往黄道以南。当新月刚好在月交点上时,便会发生日食;而当满月刚好在月交点上时,便会发生月食。

地球表面为什么没有像月球表面那样有那么多的环形山

的环形山有:第谷环形山,以丹麦天文学家第谷 (1546~1601)的名字命名。它位于月面西经11°、南纬43°,直径85千米,环壁高4850米,丘高1600米。它的结构复杂,并显现出年轻环形山挺拔峻峭的风姿。以满月时从地球上看到多、长、美的辐射纹而著称。辐射纹从环形山中心呈弧形向外延伸,长的可达1800多千米,共有12条。辐射纹贯穿整个南部陆地,叠加在许多环形山之上,有的甚至伸展到酒海、静海、云海、知海和风暴洋中,饶有特色,蔚为壮观,肉眼可以直接看到。

是因为地球表面有厚厚的大气层,宇宙天体被地球吸引坠向地球时先进入大气层,摩擦发热、燃烧,质量、体积均大大减少;进入大气层后受阻,下降速度减慢对地球表面的冲击力大大减小;3地球表面有液态的水,对地表不断进行外力作用——削高填低,即是有环形山大多数随时间被削平。

月球表面没有(四)实验过程:大气层,宇宙天体被其吸引会直接冲向地表,砸出环形山。又没液态的水对其进行削高填低的外力作用,所以越集越多。

月球的地形地貌特点

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它与地球有着密切的演化联系。根据对建立在月球上的阿波罗11号和12号月震台记录资料的分析,以及对月球表面和月岩的研究,可知现今的月球内部也有圈层结构,但与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并不完全相同。月球表面有一层几米至数十米厚的月球土壤。整个月球可以认为由月球岩石圈(0~1000公里)、软流圈(1000~1600公里)和月球核(1600~1738公里)组成。月球岩石圈又可进一步分为四层,即月壳(0~60公里)、上月幔(60~300公里)、中月幔(300~800公里)和月震带(800 ~ 1000公里)。软流圈又称为下月幔。在月壳的10公里、25公里和60公里深处,均存在月震波速的急剧变化,表明在这些深度处存在显著的不连续性。月球表面至25公里深处为玄武岩组成的月壳层次,25公里~60公里之间为月壳的第二层,由辉长岩和钙长岩组成。上月幔由富镁的橄榄石组成,中月幔和下月幔由基性岩组成。月球震源的位置位于600~1000公里的深度之间,平均月球震源深度为800公里。由于月球表面岩石的密度并不比整个月球的平均密度月球的轨道平面(白道面)与黄道面(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保持著5.145 396°的夹角,而月球自转轴则与黄道面的法线成1.5424°的夹角。因为地球并非完美球形,而是在赤道较为隆起,因此白道面在不断进动(即与黄道的交点在顺时针转动),每6793.5天(18.5966年)完成一周。期间,白道面相对于地球赤道面(地球赤道面以23.45°倾斜于黄道面)的夹角会由28.60°(即23.45°+ 5.15°) 至18.30°(即23.45°- 5.15°)之间变化。同样地,月球自转轴与白道面的夹角亦会介乎6.69°(即5.15° + 1.54°)及3.60°(即5.15° - 1.54°)。月球轨道这些变化又会反过来影响地球自转轴的倾角,使它出现±0.002 56°的摆动,称为章动。小很多,因此,可以认为月球核不会是较重的铁镍等元素组成,它可能呈塑性或部分熔融状。在月球1000公里深处,月幔温度不会高于1000°C。根据对月球内部状况的了解,固体部分圈层结构并不是地球本身所特有的。月球的上述圈层结构,也是月球的演化过程中整个月球物质圈层分化的结果。

很多环行山

月球俗称月亮,也称太阴。月球的年龄大约也是46亿年,它与地球形影相随,关系密切。月球也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外层的月壳平均厚度约为60-65公里。月壳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占了月球的大部分体积。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温度约为1000度,很可能是熔融状态的。月球直径约3476公里,是地球的3/11。体积只有地球的1/49,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月面的重力不多相当于地球重力的1/6。

月球上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早期的天文学家在观察月球时,以为发暗的地区都有海水覆盖,因此把它们称为“ 海 ”。的有云海、湿海、静海等。而明亮的部分是山脉,那里层峦叠嶂,山脉纵横,到处都是星罗棋布的环形山。位于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295公里,可以把整个海南岛装进去。深的山是牛顿环形山,深达8788米。除了环形山,月面上也有普通的山脉。高山和深谷叠现,别有一番风光。

月球的正面永远向着地球。另一方面,除了在月面边沿附近的区域因天秤动而间中可见以外,月球的背面绝大部分不能从地球看见。在没有探测器的年代,月球的背面一直是个未知的世界。

月球背面的一大特色是它几乎没有月海这种较暗的月面特征。而当探测器运行至月球背面时,它将无法与地球直接通讯。

在明净的夜晚,当一轮圆月悬挂空中之时,我们不难发现月球表面有明暗相对的两部分,其实月球月球表面的地形特征就是有明暗的分区,其中比较明亮的部份人们常称为月陆,其地形是崎岖不平,比较暗淡的部分人们常称之为月海,其轮廓大体呈状,相对而言比较平坦。目前根据科学家的测定:已经知道的月海大约有22个,其面积可达500×108km2,其中的月海是风暴洋。月海名为“海月海区的地形地势有形形的湖、湾、沼、岛和半岛等特征。月球的地势自然有高地、峭壁、山脊、山链和隆起带等特征。月球南部陆地是环形山密集的区域,真是密密麻麻,重重叠叠,尤以莫罗利卡斯环形山周围为显著。一般来说,环形山的周壁高度在300~7000米之间,而环形山的直径相甚大。直径在百千米左右的大环形山周壁有如群山环绕的盆地。直径在几十千米的环形山一般都比较高和深,有的深达几千米,宛如洞穴深渊。直径在几十米以下的环形山周壁不高,但到处皆是。有人把月面南部山区比做神秘之宫,小环形山则像宫中的点缀物。”,其里面是没有水的,它是地势比较低洼的广阔平原。据考察证实,月海的周围是山脉,其形状呈弧形,科学家称之为月山。月山高出月海平面大致范围是3—4km,达9km,长者达6400km.在月球的背面,当然也有月海和月陆之分。在其正面,月海和月陆的面积大致相等,在其背面,月陆的面积比月海的面积大了许多。无论在月球的正面,还是背面,在月陆和月海上,都布满了大小不同的环形山,人们习惯称它为月坑。在月陆上的月坑比月海多得多。月坑的直径通常为1到几千米,目前者也不过是235km.

荒凉,无植被,表面覆盖月尘,多环形山.

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么形成的

月球为什么有正扩展资和背面之分?

月球表面的环形山是因为月球喷射或者流星、陨石撞击形成的。

1、喷射:

月球表面布满大大小小圆形我们就知道了,正面有一部分空间是被地球挡住了,周边空间飞来的外物也可能受地球引力干扰落到地球了.凹坑,称为“月坑”,大多数月坑的周围环绕着高出月面的环形山,月球背面的环形山更多。环形山的中间有一个陷落的深坑,四周围有高耸直立的岩石。

环形山的高度一般在7-8公里之间,山大小不一,直径相悬殊,小的环形山直径不足10公里,有的仅一个足球场大小;大的环形山直径超过100公里。

月球的特点:

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可能形成于约45亿年前,在地球形成后不久,有关它的起源有几种假说,得到更多事实证据支持的说法是它形成于地球与火星般大小的天体—“忒伊亚”之间一次巨大撞击所产生的碎片,在地球外围聚集而形成的“大碰撞起源说”。

它是天空中除太阳之外亮的天体,尽管它呈现非常明亮的白色,但其表面实际很暗,反射率仅略高于旧沥青。由于月球在天空中非常显眼,再加上规律性的月相变化,自古以来就对人类文化如神话传说、宗教信仰、哲学思想、历法编制、文学艺术和风俗传统等产生重大影响。

北部的沉静之地讲的是什么?

第谷环形山一直吸引着天文学家、地质学家和广大天文爱好者的注意。1968年1月7日,美国发射的“勘测者”7号月球探测器就降落在第谷环形山北侧不远的地方(西经11°26′,南纬40°53′)。这是人类发射的探测器降落在月球上南方的一个。它对月壤进行了分析,还拍下了2万多张月球照片,其中拍下了第谷环形山辐射纹的近距照片。从照片上可以看出辐射纹上聚集着许多小环形山。

月球北部,一般是指月面北纬50°以上的地区。不论直接赏月,还是通过望远镜观测,都会发现这里既无月面东、西部那样以月海为主的明显特色,又没有月面南部那样绵延千里的山地特征,似乎是月面边缘一隅沉静之地。然而,这里依然以其特有的魁力吸引着月面学家的注意。

冷海以北是完整的北极大陆,它与月球背面的北部形成一个整体。北极大陆有很多多角开形的地形结构。一般说来,这里的环形山环壁比较低矮,有的环壁残缺不全,显现出古老的地形地势风貌。就整体而言,东部环形山比西部多,另一特点是,月海和月陆的边界极不明显,海的地势渐渐伸入到陆地,很像地球上海边广阔的浅滩。北部山脉和隆起地带的走向也格外复杂,完全不像南极地区那样呈南北走向。北极区是丘陵和环形山交织的区域,环形山的数量比南极区大约少一半,和月面区不多。

柏拉图环形山:这是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前427~前347)的名字命名的。它位于雨海和冷海之间的月陆上,直径约100千米,属于古老的环形山。

亚里士多德环形山:以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前383~前322)的名字命名。它位于冷海南岸 (东经17°,北纬50°),直径87千米。在农历每月初七至二十的月面上容易看到。

恩迪米昂环形山:这是以古希腊神话故事中的一名英俊的牧羊青年的名字命名的。它位于冷海和洪堡德海之间 (东经56°,北纬54°),直径125千米,和周围的月面相比,环壁清晰,层次分明,显得特别突出。环形山底部和月海的色彩一样黑暗,通过天文望远镜观测极其明显。

加特纳环形山:这是以德国地质学家加特纳(1750~1813)的名字命名的。它位于冷海东部的北岸(东经35°,北纬59°),直径102千米。它的特点是环形山的南部与冷海隔成一片,部分环壁难于看见,很像天然的港湾,和雨海的虹湾很相似。

康达迈恩环形山:这是以法国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康达迈恩(1704~1774)的名字命名的。它位于冷海和露湾的分界线上,在冷海的南岸(西经28°,北纬53°),直径37千米。由此往北的海面上,有很多凸起的小岛和环形山,这就是露湾和冷海的分界线。

在北纬60°~70°范围内较的环形山有:

赫歇耳环形山:这是以英国天文学家J·赫歇耳(1792~1871)的名字命名环形山分类:的。他和他的父亲一样,也是一位蜚声天文界的天文学家。该环形山位于索斯环形山的东北部(西经41°,北纬62°),直径156千米,环壁南边缘面向露湾海面。

毕达哥拉斯环形山:这是以公元前500年古希腊哲学家和天文学家毕达哥拉斯的名字命名的。它位于J·赫歇耳环形山之西(西经62°,北纬63°),直径128千米,在下弦月清晰可见。

巴罗环形山:这是以英国数字家巴罗(1630~1677)的名字命名的。它位于邦德环形山正北,直径93千米。

默冬环形山:以古希腊天文学家默冬的名字命名。它位于巴罗环形山的东北部(东经19°,北纬74°),这个环形山虽然远离月海,可是南部环壁基本上看不清,底部和月海的颜色又很相近。形成这种结构的原因现在还不清楚。

白劳德环形山:这是以法国天文学家白劳德(1848~1934)的名字命名的。它位于如果抛开光学效果,是这样的:默冬环形山正东 (东经37°,北纬74°),直径87千米。

阿诺萨戈腊斯环形山:以古希腊哲学家阿诺萨戈腊斯(前500~前428)的名字命名。它紧靠着戈尔德施密特环形山的西侧(西经10°,北纬70°),直径51千米;环壁较高,有明亮的辐射线,这在月面北部是很少有的,属于年轻的环形山。

月面北极点没有环形山。但在北极点附近有几个比较的环形山:

赫米特环形山:以法国数学家赫米特 (1822~1901)的名字命名,位于北极点之西 (西经88°,北纬86°),直径84千米;处在可见半球和不可见半球的分界线上,西经90°线正穿过它。

南森环形山:以挪威博学的地球北极探险家弗里德佐夫·南森(1861~1930)的名字命名。这位勇敢而聪明的探险家曾于1893年6月24日“先锋”北极探险队巧妙地把船和浮冰冻在一起,开始了北极之行。经过35个月的艰苦航行,他们到达地球北纬85°55′的纬度。为了纪念南森的顽强探索精神,把这座位于月面东经90°上的环形山(东经93°,北纬81°)命名为南森环形山。它直径110千米,也横跨在可见面和背面的交界线上。

伯德环形山:这是以美国海军上将和地球极地探险家理查德·E·伯德(1888~1957)的名字命名。伯德曾于1929年开始大量使用飞机进行极地探险。他先后5次南极探险。因此把月面北极附近的环形山 (东经10°,北纬85°)用他的名字作为的纪念。经线正穿过该环形山的西边缘。

皮尔里环形山:是以美国的极地探险家皮尔里(1856~1920)的名字命名的。皮尔里曾两次横越格陵兰冰层,1900年他发现了格陵兰极北端的土地,现在称为皮尔里地。1906年他从埃尔斯米岛航行到了北纬87°06′的极地,离北极点只274千米。1909年4月6日上午10时,他到达了北纬89°57′,创造了当时历史上的新纪录。为了纪念他卓越的功勋,把离月面北极点近的环形山(东经30°,北纬88°)以他光辉的名字命名,以示纪念。这座环形山的直径是84千米。

由于投影的关系,从地球上看去,月球极地附近的环形山很不易见到。人类对月球极区的探索也还是很不够的,只是通过环绕月球运行的飞船拍下一些照片而已。极区还有很多不解之谜有待探索。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e18875982367@163.com,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