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建设工作小组工作机制(学校建设工作小组工作机制有哪些)

卡尔顿高习 2024-07-01 09:50 1

以空间建设带动教育信息化,促进学校内涵发展_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资方式与维持性投资方式相结合,学校教学信息化专项经费与院系级教学信息化专项经费相结合。合理确定硬件、软件、平台、资源、教师培训及设备日常维修维护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湖南省澧县职业中专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一些具体做法,阐述了空间建设有力地带动了学校教育信息化,推动了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有力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和内涵发展。

学校建设工作小组工作机制(学校建设工作小组工作机制有哪些)学校建设工作小组工作机制(学校建设工作小组工作机制有哪些)


:空间建设;信息化;内涵发展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3-0018-02

1.加强教学信息化设施与环境建设“利用职教新干线提升信息化教学水平”是我校建设改革发展学校的特色项目。2010年12月被正式立项,随即启动建设任务。2011年8月,省教育厅指定湖南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我校对口支援单位,我校信息化建设进入提速阶段。截至2012年3月31日,全校师生共建设空间1000个;建设空间资源课程70门;上传教学课件6000个;教案8000篇;教学视频7208个;视频观看近12万次;上传文章8万多篇;文章浏览91万人次;互动交流120多万次;接受访问100多万次。师生个人空间建设有力地带动了学校教育信息化,推动了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有力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和内涵发展。

一、全力保障空间建设

1.加大人力投入。学校大力引进计算机专业教师,目前计算机专业教师共52名,达到全校教师的六分之一。学校抽调了6名计算机专业教师组建信息中心,信息中心负责空间建设设备设施的配置、指导、管理、考评工作。学校空间建设实行“层级管理、责任到人”,所有校级包到各部门,所有二层骨干包专业组、教研组,行政干部和年级组长、专业组长、教研组长对该组所属部门所有成员个人空间建设进行指导和管理。我们还把所有计算机专业教师分派到各专业组、教研组、年级组、班级进行师生个人空间建设的技术指导,形成了人人参与空间建设的良好氛围。

2.加大培训投入。我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培训。从2010年11月份开始,先后派出21名计算机专业教师外出参加省、市和行业培训。积极邀请专家来校进行全员培训。学校请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文理学院专家来校对全校教师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培训。2011年暑假,学校自行组织计算机教师对其他学科教师进行课件制作等培训。请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专家来校进行空间建设培训。学校还组织全校学生进行了信息化培训。并对全校师生进行了信息化水平测试,对达不到要求的部分师生再次组织培训,直至合格为止。目前,所有教师人人会制课件,能使用信息化手段教学,所有学生个个能建空间和利用空间学习、交流。

3.加大设备投入。我校信息化建设前期投入了100万元进行硬件设施的全面改造,建成了千兆主干、百兆桌面的校园网络,配有多媒体教室54个,多功能报告厅3个,校园网络覆盖全校所有办公室、教室、寝室。投入210万元给321名教师每人配备一台手提电脑。2011年下半年,又投入150万元新配400台电脑建成学生电子学习室,投入50万元建成信息中心,投入70万元进行校园网络的改造升级。学校向电信申请开拓家校通业务,电信公司为我校铺设了校园网的大部分主干设备。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条件已经初具规模。从2012年开始,启动学生每人一台电脑,每年投入100万元建设学校信息化课程资源库,投入50万元进行信息化教学奖励。每年新配置1000台学生电脑,到2015年,至少配置4000台学生电脑,总投资约1600万元,使全校每个学生人手一台电脑。资金来源由学校、企业共筹,目前服装、数控、模具、电子、酒店管理、汽修等专业的校企合作单位已与学校签定共建协议。

二、充分利用空间服务教育教学

1.利用空间促进教学信息化。我校把“利用信息化教学,提升课堂吸引力”作为一项科研课题,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充分利用空间的资源,结合学生特点,进行网络化教案,在师生空间进行网上教学,网上布置作业,学生在网上学习,网上交作业(作品),教师在网上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进行网上实训,通过虚拟仿真实训室,进行实景视频教学,在网上对合作企业员工、学员进行新技术培训。师生与企业专家网上交流不受时空限制,企业的模块化教学视频广泛应用于课堂。重点专业教学开放率达到10%,其他专业课、文化课、德育课和讲座培训开放率达到5%。职教新干线网络学习平台使用率达85%以上。重点专业学生每星期网上学习达3小时,其他专业学生每星期网上学习达2小时。空间互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011年学生巩固率较2010年的72.8%提升到92.6%,课堂教学满意率由86%提高到95%以上。

2.利用空间促进教研信息化。通过个人空间和机构空间,学校定期、定人开展网络教学研讨活动,全员开展网上说课、评课、反思、教案探讨。每位教师每月的研讨课不少于一节。拍摄课堂教学实录,组织教师对课堂教学实录课进行网上评课。进行教育教学文章、教学案例和相互的点评。网络教研带来教研方式的深刻变革,使教师内外交流更加便捷、视野更加开阔、学习资源更加丰富。网络空间的那些教学资源相当丰富,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模式、新的课堂教学方法冲击着教师的视野,促使教师不断反思教育教学行为,实现专业成长和能力发展,使教学提质增效。

3.利用空间促进德育信息化。每个班的班主任、德育导师和学生建立一个空间群,进行师生交流,及时发布班级信息,展现班级风采,展示学习的成果,加强学校和家庭的沟通。学校德育课教师及时更新心理辅导的文章、案例,开展网上师生对话,关注学生心理问题及心理调试。鼓励学生通过空间进行沟通和交流,把生活中或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向德育导师提问或倾诉。教师把学生的留言进行分类整理,认真总结学生在留言中集中反应的问题,发现学生的心理动态规律,对学生的整体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形成德育工作的手资料。

三、建立健全空间建设的长效机制

1.健全运行机制。我校成立了信息化建设工作小组,由担任组长,分管教学和德育工作的副任副组长,各处室主任、各专业组长为成员。学校成立信息中心,设置正、副主任各一名,有技术员4名,负责学校信息化教学的管理与考评。成立了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由行业、企业和高校专家组成,指导空间建设。成立了空间教育资源库管理中心,由教科室牵头,各专业组长与企业、行业专业人员共同参与,负责空间资源库的建设。成立多媒体制作中心,由信息中心主任牵头,负责制作教学课件、摄制教学视频。成立个性化空间创建管理中心,由计算机专业组牵头,负责推进个性化空间的建设。学校制定了《澧县职业中专学校空间建设推进方案》、《澧县职业中专学校信息化教学管理细则》、《澧县职业中专学校信息化教学评比细则》等相关制度,确保信息化建设有效推进。

2020年学校创新活动工作实施方案

(2)加强数字校园教学系统的全面应用,运用信息技术改革教学模式、内容和方法,推进数字校园环境下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实践,帮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020年学校创新活动工作实施方案

2、项目学校的队伍建设

学校创新工作实施方案是为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来看下面内容:

学校创新工作实施方案【1】

为深入贯彻落实,构建和谐发展校园,全面提升我校综合办学水平,不断创新管理机制,强化队伍建设,努力办满意的教育。

根据高教发(2012)2号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创新工作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工作目标:

通过今年的教育教学管理的创新、制度的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教师培训的创新、后勤管理的创新等工作的创新,使我校教育管理有新思路,教学质量有新提高,

养成教育有新发展,两支队伍建设有新突破,追上各级各类先进学校,真正实现“发展学生,成就教师,提升学校”,使我校成为一所满意的学校。

三、创新内容措施:

1、创新管理理念。

学校管理理念是学校发展的关键,为此我校新一届班子结合学校现状将创新管理理念:坚持“质量立校,管理强校,声誉扬校,做大做强”的办学思路;

坚持“没有生只有异”的学生观,努力实践“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洋思经验,坚持“制度管理和情感管理”的有机结合。

学校自本学年起创新学校各项管理制度,特别是教学奖励制度、班主任管理制度、安全奖励考核制度、安全有奖制度、外宣工作奖励制度等的创新。

以各种德育活动为载体,坚持“抓养成,塑品行,为学生奠定成功人生”的创新以养成教育为中心的德育工作,积极协调招生工作,使今年的招生工作有序开展,保证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2、创新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是优化育人环境,营造学校文化氛围的重要举措。

学校将通过开展全校教职工大讨论献言献策,以确定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让花草树木说话、让墙壁说话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做到净化、绿化、美化、规范化、教育化。

真正做到以正确舆论论人,正确氛围感染人。

使学校面貌发生历史性转变,给各级各界来宾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让学生在和谐向上文明的氛围中感悟、感受、体味,真正实现校园的精细雅致。

3、创新两支队伍建设。

针对我校师资队伍的现状,创新培训方式,增强培训的实效性。

除继续坚持实践推广洋思经验,使教师学会洋思教学理念、课堂模式外,学校将争取承办县级以上教研活动3次,让老师们在本校就能参加县级以上培训;

学校将全校教师带到柳胡中学、罗场中学等学校进行全天听课学习1—2次;联系聘请县内外知名教师、教育专家到校为教师进行专题培训。

新购置有关教育教学专家的教育教学相关资料组织教师学习,积极开展年轻教师的培养帮扶工作,促进年轻教师迅速成长;积极培养中层后备干部,通过压胆子、扶苗子等途径促进他们成长。

4、创新对外宣传工作。

学校要实现声誉扬校,宣传工作特别需要创新。

学校加强网站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宣传学校。

加强通讯员培养,切实搞好通讯工作,争取《高县报》、《宜宾日报》、《宜宾晚报》等报对我校各项活动均有。

5、创新资源配置。

积极配合关于初中布局的调整的大局,加大对学生宿舍楼工程建设的监管力度,使工程早完工,早竣工,早投入使用。

早日将过去用于男生寝室的老教室恢复为教室,用于秋期的七年级招生。

并积极争取早日将现在的女生寝室撤除(该房于XX年鉴定为c级危房,观察使用),新建标准化女生寝室、多媒体教室、新建校门。

力争早日在现在教学楼后面征地新建200米环行跑道,使学校布局合理,功能齐备,生均占地面积达标。

打紧开支购置一体化印刷机,更换一个年级的桌凳,购置校园广场音响。

学校创新工作实施方案【2】

一、指导思想:

为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动学校校本教研的不断深入。

学校决定在xx年开展科技创新教育活动。

根据学校提出的“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抓住聘请原平湖黄姑中学科技老师、全国辅导员姚爱英老师为校外辅导员的契机,努力打造学校品牌,凸显办学特色。

为培养学校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法,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

学校决定开展以“追科星、学科技、报祖国”为主题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二、目的和要求:

(一)目的

1、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迎接未来世界的挑战。

2、满足三个需要:学生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的需要;进步的需要。

3、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实践大教育思想理念。

(二)要求

1、全员参与、点面结合。

各班在组织科技活动时,要根据学生实际、注重实效和个性特色。

3、科技创新、与时具进。

紧密结合我校科技教育方面的特色,围绕活动主题,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创造性、能动性。

三、组织机构:

1、组委会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辅导老师

科普氛围营造:室

科普“征文”辅导:语文教研组负责

科普黑板板和小报报辅导:少先队负责

科普绘画辅导:美术教研组负责

科普电脑绘画:信息技术教研组负责

科技制作辅导:科学教研组负责

四、活动内容:

本年度青少年的科技教育创新活动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活动:

(一)科普宣传

1、利用国旗下讲话,做好校主题科技节宣传发动工作。

2、利用板报、广播进行宣传,班级各出一期科普教育黑板报。

3、各班级通过班会、队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途径,结合学生特点开展主题教育。

4、开展与科学家通信活动,建立长期的联谊制度。

(二)科普实践

1、利用班级活动,开展各项科普活动竞赛选拔活动。

2、学生每人选读一本科普读物,写出 读后感 。

3、开展一些科普实验、饲养、栽培活动,写一篇科技小论文或观察日记。

4、举办一次科普知识讲座。

5、组织学生观看科普录像或进行科技参观活动。

(三)节日性科技活动

1、“植树节”树种、品类及生存环境科学调查活动。

2、世界环境日(6月5日)“保护眼睛、预防近视”专题讲座等。

3、世界环境日“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征文、绘画比赛。

4、世界无烟日(5月31日)——①吸烟有害健康科学调查活动;②吸烟与理财调查活动。

5、举办阳光小学届科技周活动。

6、科技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四)科普比赛

1、科技创新制作活动

2、科普板报比赛

3、科普绘画和电脑绘画比赛

4、科技小论文与观察日记竞赛。

5、科技英语比赛。

五、科技各项活动奖励

在一学年研究过程中,对老师和学生所参加的活动给与表彰和奖励。

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信息化专业人员的职称问题和相关待遇。以我省有关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博士、硕士授权学科专业为依托,培养一批熟练掌握教学信息化基础设施管理和维护技术的

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一)

一、背景及意义

《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明确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强调“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年)》把数字校园建设列为重要工作。数字校园建设已成为教育信息化整体推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多年的探索,我省中小学校在数字校园建设和应用方面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形成了一批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成果,形成了一批具有和作用的典型。为了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开展“百所数字校园校建设项目”,对于推进我省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总体目标

用3年时间,在全省范围内遴选一批学校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和应用效果好的学校,通过实验探索,形成百所省内国内领先、应用创新、成效显著的数字校园校,数字校园的建设与发展。

三、建设思路

1、以构建的信息化教育、教学环境为目标

借鉴国外基础教育建设经验,构建国内的信息化教育、教学环境,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发展中的革命作用,全面支持高质量的基础教育系统建设。

2、以对信息教育形态的研究为理论依据

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引起了的剧烈变革,继工业之后的信息正在形成。与之相应,建立适应信息时代的教育系统日趋重要。为构建面向信息的教育系统,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充分分析、设计,科学合理地构建信息化教育、教学环境,教育教学模式改革。

3、实验先行,重点突破。在先行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探索形成数字校园校,为全面提升我省数字校园建设和应用水平提供经验和。学校要不断提升数字校园建设和应用的水平和效果,着眼学生未来发展的需求,开展前沿技术、新兴产品的试验和应用,研究其对学校教育、师生发展、管理体制所带来的变革等,形成新的突破。

4、活动推动,应用创新。围绕项目实施的总体目标,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实践活动,提升项目学校师生的信息素养和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推进数字校园的常态化应用和创新应用。

四、实验内容

(1)完善数字校园的基础设施。在校园网络全接入、全覆盖的基础上,依托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构建数字校园的基础设施;创设网络环境,推进个性化学习和随时随地的学习;重视面向学生发展的信息化学习设施和体验设施的建设;重视基于新技术的应用。

(2)整合并完善数字校园的资源建设。整合各种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加强学习资源设计与建设,开展能够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兴趣的选修课资源、校本教育资源的建设和适合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资源建设。

(3)整合并完善数字校园应用系统。在进一步完善办公自动化、学校管理、家校互联系统、网络社区等的基础上,加强教学支撑和应用系统的规划与建设,关注学生电子成长档案与教学过程评价系统建设,整合和开发支持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等方面的数字校园应用系统。

2、加强数字校园的应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1)加强数字校园环境下的网络学习、虚拟实验及各种生活体验,探索高水平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形成各有特色的信息技术教育。

(5)开展基于手持移动设备的学生发展研究。开展基于手持移动设备的研究性学习研究、基于手持移动设备的学科学习研究、基于手持移动设备的学伴互助研究、基于手持移动设备的心理辅导研究、基于手持移动设备的学习困难学生教育援助机制研究、基于手持移动设备的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研究,等等。

3、加强教育、教学创新,创新教育、教学型态

(1)推进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的创新,鼓励中小学学校、教师开展各类教学创新活动,建立并完善新型的教育、教学型态。

(2)加强学校、家庭、社区和间协同教育系统的应用,发挥数字校园在校际协作、家校协作、远程协作等方面的.作用。

4、探索并形成数字校园建设和应用的投入和保障机制

数字校园建设要结合自身的发展实际,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探索形成建设经费投入和日常经费保障的机制,关注数字校园专业队伍建设、运行维护机制建设、标准规范建设和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申报与确认

在各州市条件具备的学校中遴选,评审通过的学校要与省电化教育馆签署相关研究、管理协议,开展数字校园实验的研究,参加省电化教育馆组织的各种培训并接受指导。

1、项目学校的基本条件

学校高度重视,能够把数字校园校建设与本校整体发展规划紧密结合;

具有良好的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基础,已实现校园网络全接入、全覆盖;终端设备能满足教学和管理的常态化应用要求;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已实现常态化应用,并在当地具有较好的影响力;

具有很好的可持续发展潜力,有专项经费支持和人力等条件保障;

学校自愿,并得到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和充分支持。

2、项目学校的确认5、努力打造“科技长廊”,营造浓厚的科技氛围。

市州电化教育馆(站),省电化教育馆组织专家评审,省电化教育馆审批确认。

3、校确认

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评估验收的学校确认为数字校园校。

六、组织与保障

1、项目的组织管理

省电化教育馆成立“湖北省百所数字校园校建设项目”小组和“湖北省百所数字校园校建设项目”专家组,负责项目实施方案等的拟定、项目学校的评估和指导,相关市州电教机构参与项目的组织、实施和指导工作,保障项目的有序进行。

项目学校要成立以为组长的数字校园建设小组、工作小组,加强对项目实施工作的。

省电化教育馆将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服务,组织项目学校、教育信息技术专门人员及教师的培训,形成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的教师研究队伍。省电化教育馆提供包括远程在线支持、咨询服务、网上培训等在线的信息化应用服务。

项目学校要积极参与培训活动,并结合本校的实际,通过应用提升队伍的水平。

3、加强数字校园的应用

省电化教育馆将根据项目学校的实际,组织开展数字校园的应用活动。通过活动,促进数字校园的创新应用。

项目学校要积极参与有关数字校园的应用活动,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建立数字校园应用的评估制度,提高数字校园的应用效率和效果。

4、加强项目学校的管理与协作

构建项目学校的网络管理与交流平台,实现专家咨询指导、成果交流和资源共享,提高项目学校的协作研究和整体实施的效率、质量。

项目学校通过该平台进行经验交流与研讨,总结和宣传本单位在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的成果与经验。

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二)

一、目标任务

通过三个月的研修活动,参训教师进一步系统学习教育教学新理念,拓展学科专业知识,提高专业化水平、教育教学能力及对青年教师的指导能力,促进参训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更好地发挥骨干带头作用。

二、组织管理

(一)置换培训院校主要职责

置换培训院校要成立置换培训顶岗实习工作小组,由学校主要负责人牵头,教务、财务、有关教学院系、培训、后勤保障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置换培训顶岗实习工作的总体规划、宏观管理与协调。

负责制定顶岗实习规划及管理办法,选派师范专业学生到农村中小学顶岗实习,督促实习生坚守岗位,履行职责,虚心向实习学校教师学习,努力完成教学实习任务;加强实习纪律和安全教育;协调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及实习学校做好实习生的日常生活管理和安全工作;组织顶岗实习生实习考核和成绩评定。

精心设计培训课程,按要求遴选培训师资承担培训教学任务,制定参训教师研修学习管理制度,提高研修项目的质量;加强对参训教师的学习、生活和组织纪律等方面的管理,为参训教师提供学习和生活服务保障;强化安全责任,开展安全教育,保障参训学员学习期间的人身与财产安全;严格执行制定的经费开支管理办法,加强项目经费的管理,充分发挥项目经费的效益。

(二)参训教师所在县(市、区)职责

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参训教师的选派;并分学科指定专人协助参训教师的管理;负责参训教师往返交通安全,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按照与培训院校协议安排好实习生的实习活动,提供食宿便利。提倡和鼓励有关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为顶岗实习生提供优质实习条件与适当的生活补助。

三、课程设置

按照360学时的总课时设置如下课程:

(一)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与研修(120课时)

1、现代教育理念:学习和讨论现代教育理念的基本观点,现代教育理念与传统教育理念的区别,怎样用现代教育理念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等问题。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特色:学习和讨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具体目标、主要特色和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

3、《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解读:理解和掌握《纲要》精神实质,剖析教育热点问题——基础教育领域中的教育公平,教育公平的内涵、不同层面的教育公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教育公平等

4、教师成长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成长的动力、阶段、过程和影响因素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意义和历史进程。

5、师德修养概论:师德修养的内涵、形成过程和师德修养在教书育人中的重要作用。

6、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对重要的教育政策和教育法规的解读,重点解读《教师法》和重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

7、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教学设计的涵义、特征、层次和不同的教学设计观以及教学反思的涵义、过程、成分和方法。

8、师生健康心态与心理调适:开展教师职业倦怠感和学生心理问题方面的心理健康知识专题讲座。

9、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类别和方法,教育科学研究的选题、设计与实施,如何开展教育调查研究、教育实验研究和教育行动研究。

10、班主任与学生工作:班主任职责,班级管理与活动设计,留守学生教育,学校、家庭、教育力量整合与家庭教育指导。

(二)学科领域学习与研修(120课时)

依据不同学科设置教育教学内容,重点为“如何教”的条件性知识。在课程设置上,应改变以学科课程为主要培训内容的方式,树立“去课程化”的教学理念,把教学内容的重点放在“如何教”的条件性知识上,根据参训教师的学段和学科,确定相应的研修内容。

(三)实践性教学与教师实践智慧提升(120课时)

1、组织参训教师分别到相关的学校进行学习与研修,通过观摩、听课、交流、考察和座谈等方式向的中小学教师学习,充分发挥中小学教师在项目实施中的作用。

2、组织参训教师相互开展研讨、评课和说课比赛等活动。

3、对参训教师进行教学技能训练。

4、组织中小学教师为参训教师作学科教学与专题讲座。

四、考核评价

1、原则。遵循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科学有效、分类考评的原则,坚持激励与约束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2、对象和主体。考评对象为各项目基地院校。考评主体为省教育厅、财政厅。同时各项目院校要做好自评工作,并接受和配合做好上级部门的考核评价工作。

3、内容和方法。考评内容包括业务考评和财务考评。业务考评主要包括对项目整体实施方案、参训教师集中研修实施过程、组织管理保障措施、培训效果、培训资料的收集整理与资源建设、承办院校教师教育改革情况等;财务考评主要包括项目经费预算执行、财务管理和会计信息质量等。

考评采取承办单位自评、专家实地考评和网络匿名考评相结合。具体包括:收集和分析学员及学员单位对培训效果的反馈意见,听取项目负责人的工作汇报,查验反映项目实施过程和绩效的各种文献、资料和效果,问卷调查和召开参训学员座谈会等。

4、结果和运用。考评结果分、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考评结束后,将及时反馈考评意见,项目承担单位应及时总结经验,对考评中发现的不足和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及时提交整改报告。对考评不合格的项目单位调整后续培训或取消项目承担资格,对严重违背有关规定的相关单位和人员给予通报批评并追究责任。

如何构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组织体系

(3)加强数字校园教育管理系统的应用,提升学校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强化教育管理决策的数字化,形成信息化环境下的校园文化,提升信息化时代的学校办学水平。

一、明确教学信息化建设战略目标与总体要求

(4)开展基于手持移动设备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开展基于网络协作平台的区域教师学习共同体研究、基于网络协作平台的城乡教师互助研究、基于手持移动设备的教师互助研究、基于手持移动设备的泛在学习资源设计与开发、基于手持移动设备教学模式创新研究、基于手持移动设备的校本课程建设研究,等等。

1.强化对教学信息化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

《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要求“把教育信息化

纳入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教学是高等学校的核心使命,教学信息化建设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点。高校教学信息化是指充分

利用信息技术及现代教育教学的思想、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使教学的所有环节信息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最终实现教学现代化的过程。它包含教学基础平

台、教学资源、教学过程和教学管理等信息化。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通过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提升教学内涵,创新教

学模式,促进教学资源有效利用,扩大教育覆盖面,提高教学质量,是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快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对贯彻实施“江苏省中长期

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推进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益、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率先实现我省教育现代化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各高校要高度重视,不断提升教学信息化水平。

2.教学信息化建设指导思想

以理论、“”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面贯彻的教育方针,以我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坚持以提高教育教

学质量为目的,以提升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促进信息化时代教师专业发展为根本,以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为核心,以建设数字化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支持服

务体系为重点,重视教学信息化的顶层设计与战略规划,加强信息化平台和数字化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全面提升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工作整体水平,加速我省建设高

等教育强省、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3.教学信息化建设具体目标

完善全省及各高校教学信息化的顶层设计与战略规划,创新教学信息化决策、投入、管理、评价体制,加快教学管理信息化进程,全面提升教学管理与服务效率,促

进教学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教学信息化环境建设,创建先进的数字化学习空间,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形成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扩大优质

教学资源受益面,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效益;加强教学信息化机构和专业队伍建设,加强教育技术学科专业建设,加强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

能力;加强学习科学系统研究与实践,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建立数字化的教师教学支持与学生学习支

持服务体系,提升教师与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及素养;加强教学信息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广泛深入的应用,推出一批具有指导作用

和推广价值的研究成果;全省高校教育技术的综合优势和整体水平继续保持在全国的领先地位,部分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接近或达到先进水平。

二、创新教学信息化建设管理体制与工作机制

1.加强教学信息化顶层设计与统筹规划

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系统性的工程,各高校要将教学信息化建设置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校园建设的中心位置,按照协调发展、合理配

置、注重实效、分层实施的原则,加强统筹设计和整体规划。一方面统筹规划教学、科研、服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另一方面统筹规划信息基础设施、信息资

源、政策体制的建设。要将教学信息化硬件、软件、服务、信息资源、人力资源进行一体化规划与建设,促进教学信息化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高校教学信息

化建设规划还要重视教学信息化与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契合,既要立足于学校的现实,突出重点,强调应用,又要紧跟世界发展前沿,与时俱进,具有前瞻性,

体现实用性与先进性的统一。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工作要立足提高教学质量与推动学习方式的变革,为师生提供高质量教学信息化服务,实现教学信息化建设模式从

“面向技术的模块化建设”向“面向用户服务的一体化建设”的转变。

2.创新教学信息化建设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各高校要建立健全教学信息化管理体制,将教学信息化管理体制建设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成立教学信息化小组,建立将主管教学的校级和院

系级、教师、学生等各方力量纳入教学信息化决策、规划、管理的体制。成立信息化教学促进机构,探索CIO(首席信息官)体制,推动学校教学信息化服务

部门的体制、资源、队伍的整合,形成统一、归口管理、分级负责、分层实施的教学信息化建设工作机制。要充分发挥高等学校教育技术职能机构的作用,组织

实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开发与应用优质教育资源,优化教学过程,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3.建立教学信息化投入管理的长效机制

各高校要加大对教学信息化经费的投入,建立和完善教学信息化经费投入与管理的长效机制,专项列支,并确保逐年有所增加。实现教学信息化经费的“项目式”投

等方面的经费分配,以保障教学信息化各方面工作协调发展。各高校还应拓宽筹资渠道,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规律、自身良性发展的投入机制。

三、建设教学信息化软硬件环境与教学资源

各高校应及时充实并更新学校的多媒体课堂教学设备,使多媒体教室比例提高到80%以上,建设可以远程控制与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多媒体教学环境,提高课堂

教学的信息化水平。建设高效优质的网络教学环境,加快网络和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力争到2015年,除了每个教室有线入网以外,60%的教学活动区域要

覆盖网络,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率提高到90%以上。继续推进下一代互联网技术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全面完善以教学为中心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构建先进、高

效、实用、开放、共享的数字化教学基础设施环境,实现各种优质教育资源基于数字化平台的集成共享,全面实现高等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和文化建设的网

络化、智能化和数字化。

2.推动数字化校园学习空间建设

构建学校数字化、交互式学习系统与平台,建设融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为一体,支撑“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研讨课”等当前大学教学新模式的数字化学习空间,

建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社区网站、学习网站与学习软件资源,营造信息化的学习环境,满足师生通过网络开展教学互动、教学辅导、教学测评等活动的要求,帮助学

生借助信息技术提升学习效率。学校应根据人才培养和课程学习的需要,通过增加公共机房、降低网络资费、提供一定的免费机时等具体措施,保证学生有一定的时

间和条件进行网上学习,提高教师使用课程网站、流媒体等网络教学手段支持教学的能力,努力建设生动活泼的能促进学习者交互学习、解决学习中的问题的E-

3.推进优质数字教学资源的建设、应用与共享

各高校要加强本校优质数字教学资源的建设,组织集名师、教学设计师、技术人员等多群体的建设队伍,共同设计和研发具有学科专业特色、符合建设规范的质

量高、效果好的课件库、课程库、教材库、名师库、试题库、文献库、案例库等数字化教育资源,建立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实验室,积极引进优质数字化教学资

源。加大全省高校数字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建共享力度,按照多方合作,优势互补,互利互赢的原则建立统一、规范的省级优质数字教学资源中心,实施优质数字教

学资源的“共知、共建、共享”。继续开展全省高校多媒体教学课件(程)遴选活动和全省高校学生多媒体作品竞赛,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开展基于网络的课程改革

研究与应用,区域教学联合体高校要率先建成开放灵活的数字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不断推进高校优质数字教学资源的广泛应用。

四、提升师生信息素养与信息化教与学的能力

1.实施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考核制度

各高校要大力加强教师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开展全员信息化教学培训工程,将教师信息素养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与教师职务评聘和考核

奖励挂钩。充分发挥省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的作用,依据《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开发优质培训课程与资源,组织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与考

核,基本实现50岁以下的高校教师均能够熟练应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从而胜任信息化教学的

需要。

2.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信息化平台

各高校要创新信息化教学培训的内容、方法与形式,依托江苏省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支持系统、江苏省教师教育网络培训平台以及各校的教师专业发展平台,

为教师提供多种信息化教学的培训课程,开展基于网络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及教师自主培训等。高校每位教师每年至少参加一次教育技术、信息技

术方面的培训与学习,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学质量。

3.培养学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开展学习的能力

强化学生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各高校要面向学

生开展信息技术培训、专题讲座、报告会、公选课或媒体宣传等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学生利用网络开展基于问题的远程协同学习,学会基于信

息化教学平台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团队精神、协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构建信息化教学管理与教学支持服务体系

1.加快教学管理系统建设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

建设服务于高等教育质量内涵建设及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信息平台,全面提高学校教学管理、学生实验、实习等方面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重点抓好学分管理、课程

管理、教学资源管理、实验室与实验教学管理、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毕业设计(论文)、素质拓展学分认证等平台系统建设,建立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

库,着力推进高校教学管理的理念、模式、体制、机制的创新,推动高校教学管理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2.建立有效的信息化教学支持服务体系

高校相关部门应联合协作,积极构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为教师提供如网络课程、教育软件、虚拟团队教研以及如何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

学习的教学设计与咨询等支持服务。为学生提供如学习工具软件、个人知识管理工具等数字化学习支持服务,帮助学生借助信息技术提升学习效率。要逐步建立自下

而上的评价制度,对教学支持服务提供情况进行及时的和测评,保证支持服务的质量。

3.加强教学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在全面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与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同时,改善现有教学信息化专业人才结构,使得教学信息化专业人员数达到学校专业教师人数的3%以上,重视解决好

专业人员,能够研制开发高水平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的技术人员,以及具有较高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理论和实践水平、能够指导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专业人员,在学校

形成一支队伍稳定、职称结构合理、技术精湛、经验丰富并具有良好敬业精神及科研创新能力的教学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

六、加强信息化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应用推广

1.加强教学信息化理论研究与标准规范建设

各高校要加大教学信息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力度,增加教学信息化方面的课题立项,紧跟时代和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采用教学信息化研究的成果,不断完善教学

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和方案。省教育厅将组织相关院校、学术团体依据和有关部门颁布的相关标准与规范,研究制定我省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标准与规

范,如教学信息化资源建设和评价标准、教学信息化环境建设和评价标准、教学信息化激励政策和考核办法、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等,保障教学信息化顺利实

施。

2.深入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推广应用

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充分利用多媒体及网络教育资源,优化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内容,创新授课方法,丰富课外学习资源,努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的有机结

合。建立网络教研平台,支持网络听课、互动评课、远程协作等教学活动。加快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高等职业院校教学与管理中的广泛应用,搭建校企之间信息化交

流平台,让企业生产一线的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输到学校和课堂,使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可以在生产现场直接开展教学工作,促进企业新技术、

新工艺等资源与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等,作为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的有效补充,不断推进现代教育技术深入教学、深入课

堂。

3.提高教学信息化设施与资源使用效益

各高校要紧密联系教学及科研实际,从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要出发充分合理利用学校已有的信息化教学设备和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发挥综合优势,建立网络

化、智能化、数字化的全方位服务模式,提高信息化教学设施与资源使用效率。要建立健全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实施、管理和评价制度,加强对教学信息化建设工

作过程与结果的与评估。进一步推动优质数字教学资源跨校“共知、共建、共享”,提高精品课程与网络课程等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促进教学信息化资

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深化我省教学信息化发展。

小学校园安全的工作

1、利用先进技术,前瞻建设数字校园环境

1.设立校园安全管理小组:由、教导主任、保卫处长、班主任和家长代表组成,制定校园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并负责实施。2.加强师生安全知识教育:每学期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定期组织消防、疏散演练等活动,提高师生们的应变能力。3.加强校园安全:安装设备,并设立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处理突发和异常情况。4.加强校园周边安全管理: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如加强巡逻、加装栏杆、设置交通警示牌等,确保师生安全进出校门。5.加强校车安全管理:认真审核校车安全证明,加强校车驾驶员培训,定期检查校车安全设备,确保学生乘坐安全。6.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确保食堂卫生环境安全,宣传食品安全知识,严格食品采购管理,杜绝食品安全问题。7.营造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校园安全责任人要及时排查校园安全既要让每个学生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又要注意参赛项目的数量、质量。隐患,建立健全风纪委员会,营造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

学校组提升工作

2、体现特色、突出个性。

时光飞逝,时间在慢慢推演,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起点,来为以后的工作做一份吧。但是工作要写什么内容才是正确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学校组提升工作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学校组提升工作 篇1

一、指导思想

以、《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为指针,以《全庭教育指导大纲》为主要依据,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创新工作思路,确保家长学校工作纳入学校的重要工作日程,使之形成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推动家校合作教育全面、均衡、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1.通过家长学校的教学形式,使广大家长明确的教育方针,了解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了解学校教育规律、办学思想和校规校纪;认识家庭教育的意义、作用,增强家庭教育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学习与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有效的教育方法,为子女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2.成立家庭教育教师讲师团及家校合作联系小组。

3.逐步建立健全家长学校各项管理规章,完善管理机制。

4.组织系列的家校沟通活动。如:开展“故事爸妈进课堂”、“爸妈听我讲故事”和“魅力家长进课堂”等聆听窗外声音的活动,努力使家长学校起到统一家校教育思想和行为的目的。

三、具体措施

(一)提高认识,健全组织,加强

1.建立家长学校工作小组。“家校合作”教育工作做到“三纳入”:纳入学校教育发展规划、纳入议事日程、纳入目标责任制评估标准。增加经费投入,切实保障家长学校的设施建设和教学、培训经费。建立创建“家校合作”特色学校工作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做到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负责对家长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项进行报请,审议和决策。

2.成立家庭教育教师讲师团。以自荐与他荐相结合的方式,组建稳定的专的'家庭教育教师讲师团队伍,定期组织进行专题研讨,随时了解家教新信息,掌握新知识,形成新观念,使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具有时代性、前瞻性、科学性和实效性,从而保证师资质量,同时,努力加强授课内容的针对性,能使家长学校的授课增强吸引力力求课上得精彩、实用,力争形成家庭教育内容系列化。

3.组建家校合作联系小组。确定其名单;召开会议解释相关要求与职责,加强责任感,提高荣誉感;开展讨论会,听取和反馈相关意见,给“创建”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

(二)完善制度,明确责任,规范管理

根据家长学校的工作要求,制定和完善以下章程和制度:《x市实验小学家长委员会章程》、《x市实验小学家长委员会工作制度》、《x市实验小学家长学校章程》《x市实验小学家长教学管理制度》、《x市实验小学家长学员考勤制度》、《x市实验小学家长评比条件》、《x市实验小学家庭教育积极分子评比条件》《x市实验小学家长学校系列管理制度》等,做到办学有章可循,管理科学规范。

2.继续做好家长学校的常规工作,规范各项家校活动过程资料,健全家长学校档案、装订整齐、并做好家长学校教材选定整理。

3.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家长学校要和家长取得密切的联系,每次授课后,教师要认真收集学员们的意见并及时整理,认真做好家校的信息交流工作,并有资料记录;也可通过家访等形式了解授课的情况,为以后的授课改进提供依据。

4.建立考核、评比、表彰制度,评选家长或学员。

(三)完善家长学校各项设施建设

1.为家长、学生提供零距离、一对一、互动式的家庭教育指导与心理咨询服务工作室。内设“悄悄话”信箱,摆放家庭教育成功经验、书籍或推介读物目录,为家长学习、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提供便利。

2.组建各班的家校联系Q群或微信群,创建“家校通”微信平台,将家长学校的相关内容及视频发入网站中,供家长学习交流。同时也可了解、收集广大家长在家校合作中的需求和建议。

学校组提升工作 篇2

1、家长学校小组成员要经常开会,研究现状及对策。

2、定期组织家长学校的授课教师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培训质量。

3、家长学校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不仅宣传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还要宣传有关法律、法规。

4、切实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定期召开会议,了解家长中思想动态,对学校办学提出合理化建议,帮助学校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

5、学校重大活动由家长参与,以便家长更广泛地了解学校,形成合力,促进教育的发展。

6、建立班主任“访谈”制度(特殊家庭学生及家庭中偶发的学生)、一年中对所任班级学生家长全面普访一次,并做好访谈记录。

7、健全教师与学生谈话制度,创设一种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学习与探讨的氛围。

8、提高家访质量,讲究与家长谈话艺术,要求教师掌握做家长工作的技巧。

学校组提升工作 篇3

一、指导思想:

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大力弘扬“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的家教理念,把、家庭和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氛围,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地成长。

二、工作目标:

1、按教学完成教材家教课程,使家长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观。掌握家庭教育的方法,提高教育效果及家教知识普及率。

2、大力宣传“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的家教理念,提高广大家长的家教意识。宣传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帮助家长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明确为国教子的责任和义务。

3、帮助家长提高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教育水平,加强法制教育,规范家长自身的教育行为,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行为习惯,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三、具体要求及措施:

1、加强组织,完善组织机构,成立班级、学校各级“家长学校”委员会,定期召开家长学校成员会议,研究当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教育的动态,商讨办好“家长学校”的措施和方案,及时反馈家教信息,收集并反映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协调并参与学校管理,进一步提高管理的实效。

2、家长学校聘请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教师,聘请家庭教育方面的有关专家作家长学校顾问。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安排具体的教学内容,做到有,有序列地进行,使教学内容序列化,系统化。“家长学校”授课可集中进行,也可分年级、分班进行,每次课后都安排班主任及任课教师与家长见面交换意见。

3、健全各项制度,规范管理。有关家长学校的各种文件、信件,有关讲话稿,会议记录,教员的备课材料,各项制度,表格等都严格分类加以整理保管存档,并实行规范化管理。每学年评选一次家长,评上的家长由学校发给荣誉证书。

4、加强教学研究,提高业务水。定期组织家长委员会成员召开会议,研究并解决家庭教育有关问题。定期组织教员学习家庭教育理论,提高业务水平;利用适当的机会组织教员与兄弟学校进行交流学习。组织教师总结经验撰写有关论文。

5、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家教水平。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和网络教育手段,组织家长观看学校的电视录相,帮助家长深入仔细地了解学校。聘请家教获得成功,具有丰富经验的家长到校为家长学员们进行经验介绍。组织家长共同参与学校或班级的有关活动,家长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好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四、组织安排:

1、组成员:

组长:黄汉强 副组长:朱成仁、黄河筹、吴云峰

组员:谢景旭、邝艳姬、黄瑞雯、周泳娜、欧利君、吴瑞香、林少琼、张艳芳、吴宝琼、赵卫忠

2、教师名单及分工安排:

班别 正班主任 副班主任 班别 正班主任 副班主任

一(1)班 林艳媛 黄淑玲 四(1)班 周淑贞 梁丽婵

一(2)班 曾玉姬 何小芹 四(2)班 黄素梅 何美婷

一(3)班 邝美丹 叶样甜 四(3)班 聂月明 张艳芳

一(4)班 周慧敏 吴宝琼 四(4)班 黄岸鸣 周业玲

一(5)班 邝杏平 叶细兰 四(5)班 容碧珊 莫燕珍

一(6)班 陈惠碧 黄淑娟 五(1)班 梁艳云 关宝文

一(7)班 黄惠行 赵东华 五(2)班 汤惠芳 区汉荣

二(1)班 叶凤珍 林珠满 五(3)班 吴翠云 黄珠艳

二(2)班 吴瑞香(美) 五(4)班 张燕芬 秦德礼

二(3)班 麦春梅 陈雪梅 五(5)班 何淑娟 林超群

二(4)班 欧锦云 刘以瑞 五(6)班 肖木仙 林腊梅

二(learning教学交流平台和数字化学习空间,为学生的数字化学习创建良好的环境。5)班 马秀云 赵玉梅 六(1)班 杨翠莲 朱美笑

二(6)班 郭小燕 赵穗金 六(2)班 林梅清 侯春霞

三(1)班 林齐笑 林美仙 六(3)班 周秀霞 姚文君

三(2)班 张 惠 阮宝凝 六(4)班 黄斌强 周沛贤

三(3)班 吴约芬 梁均良 六(5)班 周伟玲 邝贞甜

三(4)班 关玉桃 梁秀玲 六(6)班 何秀静 张锦庆

三(5)班 周碧云 陈翠琼 六(7)班 周淑冰 李青梅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e18875982367@163.com,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