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考研可以考哪些专业?

卡尔顿高习 2024-07-06 09:51 1

现代教育技术考研考哪些科目

现代教育技术考研一般涉及到以下几个科目:

教育技术学考研可以考哪些专业?教育技术学考研可以考哪些专业?


教育技术学考研可以考哪些专业?


1、教育学:教育学是教育技术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它主要研究教育的目的、对象、方法、过程和结果等方面的问题,包括教育心理学、教育学、教育管理学等各个分支。

2、心理学:教育技术涉及到很多与人类认知和行为相关的问题,因此考研中通常也会涉及到心理学相关的内容,比如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学等。

3、计算机科学:现代教育技术离不开计算机科学的支持,因此在考研中也会涉及到计算机科学的相关知识,如编程语言、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网络等。

4、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是现代教育技术的核心学科,主要研究如何运用各种技术手段来改善教育效果的问题,包括多媒体技术、远程教育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协作学习技术等。

教育学考研考哪些专业

考研教育类专业有: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史、比较教育学、学前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特殊教育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法学等。

教育学原理:该学科旨在培养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系统、研究能力强、从事职业教育研究、教育管理、教育培训和教育教学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课程与教学论:主要研究学校教育中与课程与教学相关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这门学科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对不同学科的教学理论进行更高层次的理论综合和专业化研究。

教育史: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现代化史,近代中外教育文化交流史,近代教育史,中外教育交流史,外国近现代教育史,德育理论与实践等。

比较教育学:以当代世界上不同、民族和地区以及的教育为研究对象,是教育研究中一个理论与应用并重的研究领域。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是以比较法为主要方法,研究世界各国教育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揭示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和相互关系,探索未来教育发展趋势的一门教育科学。

学前教育学:主要研究入小学前年龄段(0-6或7岁)儿童身心发展与教育、学前教育专业素质及成长、各种形式学前教育组织与活动、不同区域内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等方面基本规律的一门科学。

高等教育学:业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意识、能从事高等教育领域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教育学:在教育学专业的基础上设立的,是培养能从事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能胜任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的新学科专业。

职业技术教育学:培养掌握现代管理理论、教育科学理论,职业教育管理方法和技术,具备职业教育实践能力,能够在教育行政部门、各类中高等学校、企业培训部门从事教育教学及其管理工作、教学工作及职业指导工作的高级人才。

特殊教育学:培养具有一般教育理论基础,掌握特殊儿童(有身心发展障碍的儿童及超常儿童)教育和康复训练理论和技术从事特殊教育教学与科研的理论型人才,或从事各级各类学校专职心理辅导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教育技术学:培养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精神和教育创业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能够在各级各类教育及管理机构胜任教育、教学、管理与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法学教育:亦称“教育法律科学”,是以教育学和法学为基础,以教育法、教育法律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法学和教育学的交叉学科,是、经济、文化和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伴随教育法的产生和对教育法律现象的理论研究而发展起来的。

教育技术学考研方向

教育技术学考研方向: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史、比较教育学、学前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特殊教育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法学等。

考研介绍如下:

考研一般指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是指教育主管部门和招生机构为选拔研究生而组织的相关考试的总称,由考试主管部门和招生单位组织的初试和复试组成。是一项选拔性考试,所录取学历类型为普通高等教育。

硕士研究生招生按学位类型分为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两种;按学习形式分为全日制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两种,均采用同等分数线选拔录取。

考研分为初试和复试,初试思想理论、外国语、大学数学等公共科目由全国统一命题,专业课主要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

考研复试是考生在通过初试的基础上,对考生业务水平和实际能力的进一步考查。考研复试关系到研究生是否最终能入选,是一道程序,因此在考研过程中有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普通高等教育统招硕士研究生招生按学位类型分为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两种;按学习形式分为全日制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两种,均采用相同考试科目和同等分数线选拔录取。

教育学研究生有哪些专业

教育学考研有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史,比较教育学,学前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特殊教育学,教育技术学十个专业。

教育学专业介绍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解释教育规律的科学。其主干学科是教育学和心理学,报考该专业的考生应关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并对教育有浓厚的兴趣。

教育学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较高教育理论素养和较强教育实际工作能力的中、高等师范院校师资、中小学校教育科研人员、教育科学研究单位研究人员、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其他教育工作者。

教育学考研内容

教育学考研初试整体考试内容:思想100分,外语100分,教育学综合专业课300分。

教育学考研初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外语180分钟,教育学综合专业课180分钟。

自2012年开始,教育学考研又出现了专业课各个学校自主命题以及全国统一考试同时并存的形式,即有60余所学校自主命题。

教育技术学专业考研方向

教育技术学专业考研方向共有4个,分别为教育技术学专业方向,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方向,教育技术学专业方向,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方向,分别介绍如下:

1、教育技术学专业方向:该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和人文科学素养、开阔的视野、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系统掌握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能对数字化教学环境和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设计与开发,对信息化教学过程进行设计与实施,及能和推动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2、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方向:现代教育技术主要研究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扎实的教学与应用技能,具有教学媒体和教学系统的设计、开发、运用和管理能力,能胜任中小学计算机科学教育与研究工作。

3、教育技术学专业方向:培养具有高尚师德和教育情怀,良好的人文和科学素养,扎实的教育技术学科知识,较强的教学、育人能力和信息技术综合应用能力,能够从事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工作,具有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信息技术教师。

4、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方向:课程与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工作,小学老师每天都需要解决实际的课程与教学问题。课程与教学论需要系统学习。课程与教学是老师的基本工作,系统学习是掌握学习学科知识的技术和基本途径,学好课程与教学论将帮助你在今后更好地胜任小学教育工作。

教育学考研可以跨考哪些专业

教育学考研可以跨考以下专业,分别是:

一、教育学原理(码040101)

1、教育基本理论方向

教育基本理论主要研究教育理论问题。主要研究教育的发展规律、元教育学、教育与人之间的关系、教育与之间的关系、教育目的、教育制度、当代教育热点和问题、教育改革于发展、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理论的比较研究、教师教育研究等。

二、课程与教学论(码040102)

它包括教学论、课程论、小学教育和数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等专业。教学论与课程论适合本科有学科专业背景的学生来选择,可以帮助你在已有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多一些教学方面的理论,更好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三、教育史(码040103)

主要是梳理教育发展的历程,并从史学的角度研究教育,一般分为教育史方向、外国教育史方向、比较教育史方向。

四、比较教育学(码040104)

研究当前世界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教育,在探讨其各自的经济、、哲学和民族传统特点的基础上,研究教育的某些共同特点、发展规律及其总的趋势,并进行科学预测。

五、学前教育学(码040105)

专门研究从初生到六岁前儿童的教育规律的学问,也研究幼儿教育机构的发展与管理、幼儿教师的教育和发展、幼儿教材的制定、家庭教育、亲子教育等。

六、高等教育学(码040106)

以高等教育的运行形态和发展基本规律为研究对象,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和应用性的教育科学。高等教育里分科较细致,但是,通过名字一看就可以理解,其研究重点是什么。

七、教育学(码040107)

教育学主要研究领域是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学习型社区与学习型组织建设、学习理论与方法、专业技术人员成长与发展、职业适应与职场学习、企业培训师培训和比较教育等。

八、职业技术教育学(码040108)

所谓职业教育,指通过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对劳动者进行的从事非专门性的职业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培训,以使他们现在或将来能顺利获得职业的活动。

九、特殊教育学(码040109)

本专业培养具有一般教育理论基础,掌握特殊儿童(有身心发展障碍的儿童及超常儿童)教育和康复训练理论和技术,能从事特殊教育教学与科研的理论型人才或应用型人才。

十、040110 教育技术学(码040101)

本专业培养能够在新技术教育领域从事教学媒体和教学系统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等的教育技术学科高级专门人才,包括各级师范院校和中等学校教育技术学课程教师以及各级电教馆、高校和普教的教育技术人员。

十一、教育经济与管理(码120403)——属于管理学,不属于教育学

以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为理论基础,运用经济学、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别是教育领域的经济现象、经济行为和管理行为的规律。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e18875982367@163.com,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