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叔华经典作品 凌叔华经典作品有哪些

卡尔顿高习 2024-07-06 09:51 1

现代人物凌叔华

代表作品:《女儿身世太凄凉》,《酒后》 笔名:舒华、唐蕊、唐蕊、苏荷、苏欣

凌叔华经典作品 凌叔华经典作品有哪些凌叔华经典作品 凌叔华经典作品有哪些


凌叔华 凌叔华的父亲凌,本名润泰,出生在汉源。他是光绪十九年的举人。他和康有为一样,是榜上有名的学者。曾任清朝户部尚书兼军机、天津知府兼天津技术局、艺专监、保定知府、公使、顺天府尹代办、直隶公使等职。

11年后,任北方条约会议委员,参政议政。 大学参政。他善于辞令,热爱绘画。曾与齐白石、王芸、肖礼泉、周其祥、金城、王、陈寅恪等画家有过密切的合作。他组织了‘画博会’,家里经常有文人出入。

这样的家庭和生活环境,让她从小就受到了文艺的熏陶,次爱上了绘画。六岁时,她在花园里用木炭在白墙上画了许多风景、花卉和人物。她父亲的一个朋友看到这些画,对她说:‘你的画很有风格。你很有天赋,你会成为一名伟大的画家。我要告诉爸给你找个老师”就这样,她收了女画家、慈禧太后喜欢的画家苗为师,还得到了当时被称为文化艺术界一代怪才的辜鸿铭的教育,使她打下了古典诗词和英语的基础。七八岁时师从山水画家王,后师从女画家郝淑玉学画,使其绘画功底扎实。 读书经历在天津织里女子师范学校读书时,她的写作天赋就像朵出水的芙蓉。她的文采非凡,引人注目,她的作文经常在校刊上发表。

五四运动爆发的19年,天津成立了天津爱国同志会,出版了徐光平、姜云主编的《醒世》周刊。她也受到了影响。 1922年,22岁的她考入燕京大学预备学校。她和即将毕业的谢冰心在一起一年了。次年,她升入本科外语系,主修英语、法语和日语。她还听了周作人的‘新文学’课。焰_大学美丽的校园一年四季都充满诗情画意,创作的冲动总能击中她的灵感,于是她经常写写画画,让大自然的青春与活力永远留在丹青的辉煌之笔下。

在大学生凌叔华身上,他的绘画技巧已经成熟到可以让双手焕发青春的地步,而且‘每染一次,东西之外都有有趣的东西’。后来,她的大部分作品都被朱光潜看过,朱光潜评论说:“大部分材料都取自诗人脑海中荡漾了几千年的大自然。”.在这其中,我认识了一位继承元明的文人画家。‘在对古典尺度和纪律的向往中,她流露出她特有的纯净优雅的精神和一丝不苟的敏感’看她的画,‘我们可以在沉默中欣赏到生机和活力,在真实的大自然中找到初的纯粹。 虽然她在发表处女作时酷爱绘画,但‘文学’就像一只具有强大磁性的巨手,牢牢地握着她,‘写作’是她迷恋的目标。当胡适、郭沫若、冰心等人以他们独特的新诗席卷文坛时,她的创作欲望就像一团新点燃的火,越烧越旺。于是,1924年,在大学,她一边画画,一边开始用白话文写作。1月13日,在《晨报》副刊上,以唐蕊为笔名发表了篇短篇《女儿身世太凄凉》,随后是《资本家之圣诞》和杂感《朝雾中的哈大门大街》。

凌叔华爱情婚姻 1924年5月与陈元结缘

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大学、英语系系主任陈元作东。凌淑华是受欢迎的代表之一。5月6日下午,英语教师联合会在燕京大学举行了一次茶话会 1925年1月10日,奠定了她在文坛地位的凌叔华的名著《酒后》于《现代评论》年出版。3月21日,短篇《绣枕》在同一期刊发表,引起广泛关注。此时,她对写作更感兴趣。除了在《现代评论》发表外,她还在《新月》月刊,《晨报》,《燕大周刊》,《文学杂志》,《大公文艺》,《武汉文艺》,《文学季刊》,《开明》等杂志上发表过。

终于在《国闻周刊》社的女作家、日后新月派的主要家陈远主编的《文艺》中,迈出了她文学生涯的步。她‘用一只善于调节丹青色彩的手,调节她所需要的字的轻重,把普通甚至庸俗的材料,炼成无瑕的玉石。’

凌淑华的《酒后》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理

满意舂迗の芞蒠7级2009-04-10 以《酒后》为例分析凌淑华的主题。答:女性自我价值的探寻也正是在上文所说的凌叔华那种“婉顺”、不事张扬的女性世界和淡淡笔调的描摹中,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不仅深层传统意识有了展露的契机,给女性对自身的认识和反思提供了“诊断”的依据,而且写出了女性对自我价值的探寻的心灵旅程。作为一个有着深层内审意识的女性作家,“在她审视性别角色的那种既冷静又温情、既批判又宽容的目光中,包含着一个男性们不齿占取或不屑占据的角度,即从内经验视角去提示那些连庸俗都够不上的女人的庸俗。”凌叔华用手中的“生花妙笔”书写了一曲鲜活的女性生命的赞歌,以新的眼光审视自己,反映女性渴望获得生理和心理双重解放的欲求,反映女人的精神成长层面。这其中有代表的是凌淑华的短篇《酒后》,塑造了一位敢于寻找自我主体价值的新女性,的情节十分简单,写的是一位在家庭生活中不幸的男子,因醉酒鼾睡在朋友家,朋友的妻子采苕同情他的境遇,钦佩其才华和为人,于是便向自己的丈夫提出想吻一吻他的要求。我们首先不管采苕的这种想法是否经得起道德的检验,但多少说明了这一类女性开始微露那种大胆的对自我主体价值注目的端倪,因为在的传统,男性权威长期严酷地禁闭着女性的心灵世界,使她们对自身灵魂的表达受到来自外在世界的羁绊和束缚,承受着男权对她们“的审查”,只有女性自我意识真正觉醒后,女性才能展开对自我本真的生命追求与探寻。作者在拨开叙述的遮掩和枝蔓中,诠释出真正的女性运动不仅追求客观上的平等,更是强调女性自我意识的和勇于探寻女性主体价值,从这一意义上来说,绮霞已经基本具备这一要求。凌叔华描写了一个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的新女性绮霞,从女性自我意识发展的角度看,可以看到作家把对女性自我价值的探寻看得高于幸福爱情生活之上,将女主人公置于尖锐冲突的生存境遇中, 使绮霞较其他女性走得更远,当别的女性还在为争取恋爱自由、婚姻自主努力奋斗的时候,她已经触及到了更深一层的问题:女性自我价值在更高层次上的实现。在她身上,程度地体现了“五四”以来现代女性追寻人格、自我价值实现的强烈愿望和自觉行为。并把这种自觉行为上升到女性是人格、具有主体性的人的高度,并在痛苦的思索之中决然地实现自身质的一次蜕变,这使女性生存的底色中透射出新的时代曙光。

凌叔华的《酒后》讲的是什么呢?

表达了在当时提倡婚姻自主和追求个性解放的年代,而作为女人,女人就应该追求婚姻自主和追求个性解放。中的女主人公采苕“追求爱情而又羞于流露友情,感情适可而止,没有悲伤与忧愁,没有挣扎与耻辱。一吻之求,充其量不过是五四时期追求个性解放的急波狂澜在一个温饱宅院中泛起的若隐若现的涟漪”。

女主人公采苕在当中就像一一个少女一样,她在追求者自己的幸福,但因现实的约束,她又要顾及自己的身份和丈夫的感受。如果采苕并不是一个,她定会敢于主动追求属于自己的婚姻。

这篇,它的技巧的熟练,心理描写之细腻,堪称是凌叔华艺术风格的代表。其中语言之精美也令人折服。如“这腮上的酒晕,什么花比得上这可爱的颜色呢?——桃花?我嫌他太俗。牡丹,太艳。菊花?太冷。梅花?太瘦。都比不上。……不用说别的!

就拿这两道眉来说罢,什么东西比得上呢?拿远山比——我嫌她太淡;蛾眉,太弯;柳叶,太直;新月,太寒。都不对。眉的美真不亚于眼的美,为什么平时人总是说不到眉呢?”

自从发表了《酒后》,丁西林又将它改编成剧本《酒后》(刊于《现代评论》十三期,收入戏剧集《一只马蜂》)之后,此类作品一度层出不穷,被人称为"酒后派"。但就凌叔华早期整个创作而言,人们普遍称她是有异于冰心、庐隐、苏雪林等闺秀派和丁玲、冯沅君、白薇等追求个性解放的新女性派之外的"新闺秀派"。

凌叔华的古韵出版于哪一年

英文自传体《古韵》(Acient Melodies)由伍尔芙和她丈夫创办的英国霍加斯书屋出版,有伍尔芙之友、女作家维特·萨克维尔一韦斯特作的序言,并附有凌叔华手绘的七幅精致水墨素描画。此书颇受英国文学界欢迎,《·文学副刊》等撰文评介,曾译成法、德、俄、瑞典等语出版。一九六九年又由霍加斯书店重版。一四年傅光明翻译的中文本在华侨出版社出版。

30年代有“洛珈山美人”之称的女性作家是

30年代有“洛珈山美人”之称的女性作家是:凌叔华。

凌叔华,原名凌瑞棠,笔名素心、叔华、瑞唐等,英文名SuHua。

原籍广东省番禺县,1900年3月25日生于一个士宦之家。

幼年时先后从画家缪素筠、王竹林、郝漱玉等学画,还跟辜鸿

铭学过英文,从小在浓厚的文学艺术氛围中长大。

1922年入燕京大学外语系,主修英、法文,副修日文,并加入

燕京大学文学会,开始创作。1924年,她在《晨报》副刊和增刊上,

先后发表了《女儿身世太凄凉》、《资本家之圣诞》、《我那件事对不

起他》等和《朝雾中的哈大门大街》等散文。这些作品语言技

巧比较稚嫩,反响不大。

1925年1月,凌叔华在《现代评论》周刊发表短篇《酒

后》,因描写女性心理细腻大胆而一举成名。之后,接连在《现代评

论》上发表了不少,被鲁迅称为发祥于《现代评论》的作家。

从二十年代中期到三十年代中期,凌叔华在《现代评论》、《新

月》、《晨报副刊》、《月报》、《北斗》、《文学杂志》、《文季月刊》、

《武汉日报》副刊《现代文艺》等刊物上,发表了几十篇短篇,这

些作品大多收入集《花之寺》、《女人》、《小孩》、《小哥儿俩》。

其中《绣枕》等“适可而止的描写了旧家庭中的婉顺女性……

使我们看见……世态的一角,高门巨族的精魂。”(鲁迅语)笔法细

致秀逸。凌叔华还擅长写童真童趣,《小哥儿俩》等作品将儿童情

态刻画得传神可爱。

1935年,凌叔华主编过一段《武汉日报》副刊《现代文艺》。抗

战时期用英文写自传体散文,后于1953年在英国结集出版,名为

《AncientMelodies》(《古韵》)。

1947年,凌叔华与丈夫陈源(陈西滢)赴法国,后在英国定居。

1956年后在新加坡南洋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近、现

代文学。1960年出版自选集《凌叔华短篇选》和散文、评论集

《爱山庐梦影》。除此之外,她还写了十二部独幕剧。1968年后应

伦敦、牛津、爱丁堡等大学邀请,作近代文学和书画艺术

的专题讲座。侨居海外期间,凌叔华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和藏画展,

有较大影响。1972年后数次回国观光。底回国,1990年5

月22日在逝世。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e18875982367@163.com,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