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考考研2021考研:30所高校历年考研报录比汇总

卡尔顿高习 2024-07-03 09:52 1

2021考研:30所高校历年考研报录比汇总?

近年考研的人数越来越多,各个专业竞争也越来越大了,大家在复习的时候好的复习方法非常重要,为了帮助到各位考生, 越到临近考试大家压力越大。下面猎考考研小编整理了“2021考研:30所高校历年考研报录比汇总”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猎考考研2021考研:30所高校历年考研报录比汇总猎考考研2021考研:30所高校历年考研报录比汇总


安微工程考研上岸大概多少人

安徽工程大学:今年报考我校考生共计2782人,相对于去年增长31%。一志愿拟录取人数为584人,占录取总人数的72.5%。我校今年拟录取806名硕士研究生,相对于去年增长16.8%。

今年报考我校考生共计2782人,相对于去年增长31%。一志愿拟录取人数为584人,占录取总人数的72.5%。我校今年拟录取806名硕士研究生,相对于去年增长16.8%,近三年招生人数增长407人。

23考研的同学也应该晚在七月份之前确定自己的目标院校了。

如果你现在还没确定,请不要先过于焦虑,一定要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谨慎择校,这一个月来也有不少高校发布了22考研的拟录取人数。

其中有不少学校都有一定的扩招——

西安财经大学录取人数较上年增长6%;

安徽工程大学录取人数较上年增长16.8%;

长沙理工大学较去年增加5.2%;

哈尔滨理工大学较去年增长6.4%;

23央财研究生报考人数

23央财研究生报考人数

2021年分别有 13072 名和 1000 名考生报考财经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报录比分别为 7.3:1 和 7.7:1。在硕士研究生层面上,因受影响,招生规模调增的影响,大部分学术型招生专业报录比有所上升,仅法学、管理科学工程专业报录比有所下降。专业硕士整体报录比也有所上升,金融、应用统计、审计、法律、应用心理、与传播和工程(电子信息)等专业硕士吸引力已呈现赶超学术型专业的趋势。

2022年考研录取人数

2022年考研录取人数是110万。

2022年共有457万人报考研究生,而录取110.7万人,今年报录比将达到近五年:4.1:1。

西安财经大学录取人数较上年增长6%;安徽工程大学录取人数较上年增长16.8%;长沙理工大学较去年增加5.2%;哈尔滨理工大学今年录取硕士人数较2021年增长6.4%。

近五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迅速增长。2017年研究生报考人数首破200万人大关,达到201万。021年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377万,较2020年341万增加36万,增幅10.6%,报考人数再创历史新高。五年间,考研报名人数翻了近一番。

2022年,全国考研的报考人数457万,较去年猛增了80万人,而在2018年这一数字仅为238万人,五年间考研人数增加了近一倍。

考研:

考研是考生成为研究生必须要通过的选拔性考试。

研究生是继大专和本科之后更高层次的学历,又分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一般提到的“研究生”通常指硕士研究生。

考研专业分为学科门类,门类下面再分为110多个一级学科,110多个一级学科下面再细分为400多个二级学科,同时还有招生单位自行设立的很多二级学科。

学科门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

初试:考试科目和学员选择的招生专业有关,考试形式是笔试。一般专业考思想理论、外国语、数学(有的专业不考)、专业课等,考3-4门。部分管理类专业考外国语和管理类综合能力联考,其中管理类综合能力联考包含数学、逻辑和写作三部分。

以上数据来自中公考研信息网和华图教育。

2021考研:考研报录比相关知识点总结?

在考研备考中,同学们一定会接触到“报录比”这个概念。报录比顾名思义就是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之比,如果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比值等于1,说明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相等,比值越高说明越难考,比值越低说明相对容易。报录比这个含义非常广泛,有公布的整体报录比。以2018年为例,研究生报名人数为238万人,录取人数为76.3万人,报录比为3.1:1。这个说明每3.1个人中有一个人考上研究生。每个学校也有自己的报录比。比如,近几年大学研究生报考人数过万,但是录取人数很低。这个报考数和录取数之比为学校的报录比。

江西财经大学2021考研报录比是什么?

江西财经大学2021考研报录比是8:1。

2021年总共有252人报名江西财经大学专业,其中23人弃考,成绩为0,总共38人入围一志愿复试,进入复试的分数线为360分,高出2021考研线19分(2021考研线专业学术型硕士分数线为341分)终录取32人。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5月,学校共有教职工2313人,专任教师1326人,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89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525人;具有博士学位855人;博士生导师159人;硕士生导师843人。

人才7人,“百千万人才工程”3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新世纪人才支持”2人,教学名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

以上内容参考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e18875982367@163.com,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