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周期函数知识点_高中数学周期函数知识点

卡尔顿高习 2024-07-06 09:50 1

高考数学: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变化,弦减半,切不变,指的是什么?

有三个类型(5)y=f(x)与y=f-1(x)互为反函数,设f(x)的定义域为A,值域为B,则有f[f--1(x)]=x(x∈B),f--1[f(x)]=x(x∈A).题型:

1、若sin(wt+fai),cos(wt+fai)的周期为T,则|sin(wt+fai)|,|cos(wt+fai)|为T/2。

高考数学周期函数知识点_高中数学周期函数知识点高考数学周期函数知识点_高中数学周期函数知识点


f(x)=2sin(3x+5π/6-π/3)=2sin(3x+π/2)=2sin[π-(3x+π/2)]=2sin(π/2-3x)=2cos(3x)赞同0|评论

2、若tan(wt+fai),cot(wt+fai)的周期为T,则|tan(wt+fai)|,|cot(wt+fai)|为T。

3、理解方式:图形,将负值变正,沿x轴翻转

高中函数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1)若f(x)是偶函数,那么f(x)=f(-x)。

高中数学函数知识点总结 1

一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1.函数的奇偶性

=cos(2a+a)

(1)若f(x)是偶函数,那么f(x)=f(-x);

(2)若f(x)是奇函数,0在其定义域内,则f(0)=0(可用于求参数);

(3)判断函数奇偶性可用定义的等价形式:f(x)±f(-x)=0或(f(x)≠0);

(4)若所给函数的解析式较为复杂,应先化简,再判断其奇偶性;

(5)奇函数在对称的单调区间内有相同的单调性;偶函数在对称的单调区间内有相反的单调性;

2.复合函数的有关问题

(1)复合函数定义域求法:若已知的定义域为[a,b],其复合函数f[g(x)]的定义域由不等式a≤g(x)≤b解出即可;若已知f[g(x)]的定义域为[a,b],求f(x)的定义域,相当于x∈[a,b]时,求g(x)的值域(即f(x)的定义域);研究函数的问题一定要注意定义域优先的原则。

(2)复合函数的单调性由“同增异减”判定;

3.函数图像(或方程曲线的对称性)

(1)证明函数图像的对称性,即证明图像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仍在图像上;

(2)证明图像C1与C2的对称性,即证明C1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仍在C2上,反之亦然;

(3)曲线C1:f(x,y)=0,关于y=x+a(y=-x+a)的对称曲线C2的方程为f(y-a,x+a)=0(或f(-y+a,-x+a)=0);

(4)曲线C1:f(x,y)=0关于点(a,b)的对称曲线C2方程为:f(2a-x,2b-y)=0;

(5)若函数y=f(x)对x∈R时,f(a+x)=f(a-x)恒成立,则y=f(x)图像关于直线x=a对称;

(6)函数y=f(x-a)与y=f(b-x)的图像关于直线x=对称;

(1)y=f(x)对x∈R时,f(x+a)=f(x-a)或f(x-2a)=f(x)(a>0)恒成立,则y=f(x)是周期为2a的周期函数;

(2)若y=f(x)是偶函数,其图像又关于直线x=a对称,则f(x)是周期为2︱a︱的周期函数;

(3)若y=f(x)奇函数,其图像又关于直线x=a对称,则f(x)是周期为4︱a︱的周期函数;

(4)若y=f(x)关于点(a,0),(b,0)对称,则f(x)是周期为2的周期函数;

(5)y=f(x)的图象关于直线x=a,x=b(a≠b)对称,则函数y=f(x)是周期为2的周期函数;

(6)y=f(x)对x∈R时,f(x+a)=-f(x)(或f(x+a)=,则y=f(x)是周期为2的周期函数;

5.方程k=f(x)有解k∈D(D为f(x)的值域);

6.a≥f(x)恒成立a≥[f(x)]max,;a≤f(x)恒成立a≤[f(x)]min;

7.(1)(a>0,a≠1,b>0,n∈R+);(2)logaN=(a>0,a≠1,b>0,b≠1);

(3)logab的符号由口诀“同正异负”记忆;

(4)alogaN=N(a>0,a≠1,N>0);

8.判断对应是否为映射时,抓住两点:

(1)A中元素必须都有象且;

(2)B中元素不一定都有原象,并且A中不同元素在B中可以有相同的象;

9.能熟练地用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求反函数,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10.对于反函数,应掌握以下一些结论:

(1)定义域上的单调函数必有反函数;

(3)定义域为非单元素集的偶函数不存在反函数;

(4)周期函数不存在反函数;

(5)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具有相同的单调性;

(5)y=f(x)与y=f-1(x)互为反函数,设f(x)的定义域为A,值域为B,则有f[f--1(x)]=x(x∈B),f--1[f(x)]=x(x∈A).

11.处理二次函数的问题勿忘数形结合;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必有最值,求最值问题用“两看法”:一看开口方向;二看对称轴与所给区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12.依据单调性,利用一次函数在区间上的保号性可解决求一类参数的范围问题

13.恒成立问题的处理方法:

(1)分离参数法;

(2)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分布列不等式(组)求解;

高中数学函数知识点总结 2

1、函数:设A、B为非空,如果按照某个特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B中都有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A到B的一个函数,写作y=f(x),x∈A,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相对应的y的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B={f(x)∣x∈A }叫做函数的值域。

2、函数定义域的解题思路:

⑴若x处于分母位置,则分母x不能为0。

⑵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0。

⑶对数式的真数必须大于0。

⑷指数对数式的底,不得为1,且必须大于0。

⑸指数为0时,底数不得为0。

⑹如果函数是由一些基本函数通过四则运算结合而成的,那么,它的定义域是各个部分都有意义的x值组成的。

⑺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定义域还要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

3、相同函数

⑴表达式相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

⑵定义域一致,对应法则一致。

4、函数值域的求法

⑴观察法:适用于初等函数及一些简单的由初等函数通过四则运算得到的函数。

⑵图像法:适用于易于画出函数图像的函数已经分段函数。

⑶配方法:主要用于二次函数,配方成y=(x-a)2+b的形式。

5、函数图像的变换

⑴平移变换:在x轴上的变换在x上就行加减,在y轴上的变换在y上进行加减。

⑵伸缩变换:在x前加上系数。

⑶对称变换:高中阶段不作要求。

6、映射:设A、B是两个非空,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法则f,使对于A中的任意仪的元素x,在B中都有的确定的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B为从A到B的映射。

⑴A中的每一个元素,在B中都有象,并且象是的。

⑵A中的不同元素,在B中对应的象可以是同一个。

⑶不要求B中的每一个元素在A中都有原象。

7、分段函数

⑴在定义域的不同部分上有不同的解析式表达式。

⑵各部分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取值范围不同。

⑶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各段定义域的交集,值域是各段值域的并集。

8、复合函数:如果(u∈M),u=g(x) (x∈A),则,y=f[g(x)]=F(x) (x∈A),称为f、g的复合函数。

高一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总结:

空间两条直线只有三种位置关系:平行、相交、异面

1、按是否共面可分为两类:

(1)共面:平行、相交

(2)异面:

异面直线的定义: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或既不平行也不相交。

异面直线判定定理:用平面内一点与平面外一点的直线,与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

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范围为(0°,90°)

两异面直线间距离:公垂线段(有且只有一条)

2、若从有无公共点的角度看可分为两类:

(1)有且一个公共点——相交直线;

(2)没有公共点——平行或异面

高一数学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

直线和平面只有三种位置关系:在平面内、与平面相交、与平面平行

①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

②直线和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

空间向量法(找平面的法向量)

规定:

a、直线与平面垂直时,所成的角为直角。

由此得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取值范围为[0°,90°]。

最小角定理: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是斜线与该平面内任一条直线所成角中的最小角。

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如果平面内的一条直线,与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与这条斜线垂直。

直线和平面垂直: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如果一条直线a和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a和平面互相垂直.直线a叫做平面的垂线,平面叫做直线a的垂面。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没有公共点,那么我们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

(1)有且一个公共点——相交直线;

(2)没有公共点——平行或异面

高中数学函数知识点总结 3

(1)高中函数公式的变量:因变量,自变量。

在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自变量,用竖直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表示因变量。

(2)一次函数:

①若两个变量,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为常数,不等于0)的形式,则称是的一次函数。

②当=0时,称是的正比例函数。

(3)高中函数的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①把一个函数的自变量与对应的因变量的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在直角坐标系内描出它的对应点,所有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叫做该函数的图象。

②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

③在一次函数中,当0,O,则经2、3、4象限;当0,0时,则经1、2、4象限;当0,0时,则经1、3、4象限;当0,0时,则经1、2、3象限。

④当0时,的值随值的增大而增大,当0时,的值随值的增大而减少。

(4)高中函数的二次函数:

①一般式:对称轴是顶点是;

②顶点式:对称轴是顶点是;

③交点式:其中,是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 1.速率分布函数的物理意义 2.tan是奇函数还是偶函数 3.偶函数除以偶函数是什么函数 4.函数三要素分别是 5.sinx的平方是奇函数还是偶函数 6.arctanx是奇函数还是偶函数 7.常函数是单调函数吗 8.常函数是周期函数吗 9.指数函数是什么 10.奇函数与偶函数的性质

高一数学(关于怎么求三角函数的周期)

★ 高中数学函数知识点

y=f(x)的周期为3求y=f(2x+1)的周③直线和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期

对应法则为:

f(x)=f(x+3),..........(1),

t=3,1+cos2α=2cos^2α

f(2x+1)=f(2x+4)

提取2是因为按对应f(x+3)来变形的,而在f(2x+4)中,加了一个t=3的周期,在f(x+3)中也加了一个t=3,

这样才能运用对应法则:f(x)=f(x+3),否则都不能运用此对应法则,映像是一一对应的,映射法则.

f[2(x+1/2)]=f[2(x+2)]

,......(2)

即有,f(x+1/2)=f[(x+1/2)-1/2+2]

再根据(1)式中的对应法则,

f(x)=f(x+3),

t=3,

把(x+1/2)当作一个整体x看待,

f(x)=f(x+t)与f(x+1/2)=f[(x+1/2)-1/2+2]是恒等变形的,则有

t=-1/2+2=3/2,

希望你能明白.

求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

正弦(sin)等于对边比斜边;sinA=a/c

方法/步骤1、先看笔记后做作业。有的高中学生感到。老师讲过的,自己已经听得明明白白了。但是,为什么自己一做题就困难重重了呢?其原因在于,学生对教师所讲的内容的理解,还没能达到教师所要求的层次。因此,每天在做作业之前,一定要把课本的有关内容和当天的课堂笔记先看一看。能否坚持如此,常常是好学生与学生的区别。尤其练习题不太配套时,作业中往往没有老师刚刚讲过的题目类型,因此不能对比消化。如果自己又不注意对此落实,天长日久,就会造成极大损失。2、做题之后加强反思。学生一定要明确,现在正坐着的题,一定不是考试的题目。而是要运用现在正做着的题目的解题思路与方法。因此,要把自己做过的每道题加以反思。总结一下自己的收获。要总结出,这是一道什么内容的题,用的是什么方法。做到知识成片,问题成串,日久天长,构建起一个内容与方法的科学的网络系统。3、主动复习总结提高。进行章节总结是非常重要的。初中时是教师替学生做总结,做得细致,深刻,完整。高中是自己给自己做总结,老师不但不给做,而且是讲到哪,考到哪,不留复习时间,也没有明确指出做总结的时间。4、积累资料随时整理。要注意积累复习资料。把课堂笔恒成立问题的处理方法:记,练习,单元测试,各种试卷,都分门别类按时间顺序整理好。每读一次,就在上面标记出自己下次阅读时的重点内容。这样,复习资料才能越读越精,一目了然。5、精挑慎选课外读物。初中学生学数学,如果不注意看课外读物,一般地说,不会有什么影响。高中则不大相同。高中数学考的是学生解决新题的能力。作为一名高中生,如果只是围着自己的老师转,不论老师的水平有多高,必然都会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因此,要想学好数学,必须打开一扇门,看看外面的世界。当然,也不要自立门户,另起炉灶。一旦脱离校内教学和自己的老师的教学体系,也必将事半功倍。6、配合老师主动学习。高中学生学习主动性要强。小学生,常常是完成作业就尽情的欢乐。初中生基本也是如此,听话的孩子就能学习好。高中则不然(2)logaN=(a>0,a≠1,b>0,b≠1);,作业虽多,但是只知道做作业就不够;老师的话也不少,但是谁该干些什么了,老师并不一一具体指明,因此,高中学生必须提高自己的学习主动性。准备向将来的大学生的学习方法过渡。

高三数学下册必修一知识点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 #高三# 导语】高中学习方法其实很简单,但是这个方法要一直保持下去,才能在最终考试时看到成效,如果对某一科目感兴趣或者有天赋异禀,那么学习成绩会有明显提高,若是学习动力比较足或是受到了一些积极的影响或,分数也会大幅度上涨。 考 网高三频道为你准备了《高三数学下册必修一知识点》,希望助你一臂之力!

在加了t=3的含x项,前的系数都要全部提出来,再进行转化,不含有其它的系数,而只含有x.

1.高三数学下册必修一知识点

tan=2tan(/2)/[1-tan(/2)]

1.函数的奇偶性

(1)若f(x)是偶函数,那么f(x)=f(-x);

(2)若f(x)是奇函数,0在其定义域内,则f(0)=0(可用于求参数);

(3)判断函数奇偶性可用定义的等价形式:f(x)±f(-x)=0或(f(x)≠0);

(4)若所给函数的解析式较为复杂,应先化简,再判断其奇偶性;

(5)奇函数在对称的单调区间内有相同的.单调性;偶函数在对称的单调区间内有相反的单调性;

2.复合函数的有关问题

(1)复合函数定义域求法:若已知的定义域为[a,b],其复合函数f[g(x)]的定义域由不等式a≤g(x)≤b解出即可;若已知f[g(x)]的定义域为[a,b],求f(x)的定义域,相当于x∈[a,b]时,求g(x)的值域(即f(x)的定义域);研究函数的问题一定要注意定义域优先的原则。

(2)复合函数的单调性由“同增异减”判定;

3.函数图像(或方程曲线的对称性)

(1)证明函数图像的对称性,即证明图像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仍在图像上;

(2)证明图像C1与C2的对称性,即证明C1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仍在C2上,反之亦然;

(3)曲线C1:f(x,y)=0,关于y=x+a(y=-x+a)的对称曲线C2的方程为f(y-a,x+a)=0(或f(-y+a,-x+a)=0);

(4)曲线C1:f(x,y)=0关于点(a,b)的对称曲线C2方程为:f(2a-x,2b-y)=0;

(5)若函数y=f(x)对x∈R时,f(a+x)=f(a-x)恒成立,则y=f(x)图像关于直线x=a对称;

(6)函数y=f(x-a)与y=f(b-x)的图像关于直线x=对称;

(1)y=f(x)对x∈R时,f(x+a)=f(x-a)或f(x-2a)=f(x)(a>0)恒成立,则y=f(x)是周期为2a的周期函数;

(2)若y=f(x)是偶函数,其图像又关于直线x=a对称,则f(x)是周期为2︱a︱的周期函数;

(3)若y=f(x)奇函数,其图像又关于直线x=a对称,则f(x)是周期为4︱a︱的周期函数;

(4)若y=f(x)关于点(a,0),(b,0)对称,则f(x)是周期为2的周期函数;

(5)y=f(x)的图象关于直线x=a,x=b(a≠b)对称,则函数y=f(x)是周期为2的周期函数;

(6)y=f(x)对x∈R时,f(x+a)=-f(x)(或f(x+a)=,则y=f(x)是周期为2的周期函数;

5.方程

(1)方程k=f(x)有解k∈D(D为f(x)的值域);

(2)a≥f(x)恒成立a≥[f(x)]max,;

a≤f(x)恒成立a≤[f(x)]min;

(3)(a>0,a≠1,b>0,n∈R+);

logaN=(a>0,a≠1,b>0,b≠1);

(4)logab的符号由口诀“同正异负”记忆;

alogaN=N(a>0,a≠1,N>0);

6.映射

判断对应是否为映射时,抓住两点:

(1)A中元素必须都有象且;

(2)B中元素不一定都有原象,并且A中不同元素在B中可以有相同的象;

7.函数单调性

(1)能熟练地用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求反函数,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2)依据单调性,利用一次函数在区间上的保号性可解决求一类参数的范围问题

8.反函数

对于反函数,应掌握以下一些结论:

(1)定义域上的单调函数必有反函数;

(2)奇函数的反函数也是奇函数;

(3)定义域为非单元素集的偶函数不存在反函数;

(4)周期函数不存在反函数;(5)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具有相同的单调性;

9.数形结合

处理二次函数的问题勿忘数形结合;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必有最值,求最值问题用“两看法”:一看开口方向;二看对称轴与所给区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10.恒成立问题

(1)分离参数法;

(2)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分布列不等式(组)求解;

2.高三数学下册必修一知识点

1、的概念

是数学中最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只能给出,描述性说明:某些制定的且不同的对象在一起就称为一个。组成的对象叫元素,通常用大写字母A、B、C、…来表示。元素常用小写字母a、b、c、…来表示。

是一个确定的整体,因此对也可以这样描述:具有某种属性的对象的全体组成的一个。

2、元素与的关系元素与的关系有属于和不属于两种:元素a属于A,记做a∈A;元素a不属于A,记做a?A。

3、中元素的特性

(1)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x是某一具体对象,则x或者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例如A={0,1,3,4},可知0∈A,6?A。

(2)互异性:“张的元素必须是互异的”,就是说“对于一个给定的,它的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

(3)无序性:与其中元素的排列次序无关,如{a,b,c}与{c,b,a}是同一个。

4、的分类

科根据他含有的元素个数的多少分为两类:

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如“方程3x+1=0”的解组成的”,由“2,4,6,8,组成的”,它们的元素个数是可数的,因此两个是有限集。

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如“到平面上两个定点的距离相等于所有点”“所有的三角形”,组成上述的元素不可数的,因此他们是无限集。

特别的,我们把不含有任何元素的叫做空集,记错F,如{x?R|+1=0}。

5、特定的的表示

为了书写方便,我们规定常见的数集用特定的字母表示,下面是几种常见的数集表示方法,请牢记。

(1)全体非负整数的通常简称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做N。

(2)非负整数集内排出0的,也称正整数集,记做N_或N+。

(3)全体整数的通常简称为整数集Z。

(4)全体有理数的通常简称为有理数集,记做Q。

(5)全体实数的通常简称为实数集,记做R。

3.高三数学下册必修一知识点

章:空间几何。三视图和直观图的绘制不算难。但是从三视图复原出实物从而计算就需要比较强的空间感,要能从三张平面图中慢慢在脑海中画出实物。这就要求学生特别是空间感弱的学生多看书上的例图,把实物图和平面图结合起来看,先熟练地正推,再慢慢的逆推。有必要的还要在做题时结合草图,不能单凭想象。后面的锥体柱体台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把公式记牢问题就不大。做题表求表面积时注意好到底有几个面,到底有没有上下底这类问题就可以。

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这一章除了面与面的相交外,对空间概念的要求不强,大部分都可以直接画图,这就要求学生要多看图,自己画草图的时候要严格注意好实线虚线,这是个规范性问题。关于这一章的内容,牢记直线与直线、面与面、直线与面相交、垂直、平行的几大定理及几大性质,同时能用图形语言、文字语言、数学表达式表示出来。只要这些全部过关这一章就解决了一大半。这一章的难点在于二面角这个概念,难度在于对这个概念无法理解,即知道有这个概念,但就是无法在二面里面做出这个角。对这种情况只有从定义入手,先要把定义记牢,再多做多看,这个没有什么捷径可走。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这一章主要讲斜率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只要搞清楚直线平行、垂直的斜率表示问题就不大了。需要格外注意的是当直线垂直时斜率不存在的情况,这是常考点。另外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记得一般公式会用就行,要求不高。点与点的距离、点与直线的距离、直线与直线的距离,记住公式,直接套用。

第四章:圆与方程。能熟练的把一般式方程转化为标准方程,通常的考试形式是等式的一遍含根号,另一边不含,这时就要注意开方后定义域或值域的限制;通过点到点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与圆半径的大小关系判断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另外注意圆的对称性引起的相切、相交直线的多种情况,这也是常考点。

等数列

1.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开始它的每一项与前一项之都等于同一常数,这个数列就叫等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数列的公,通常用字母d来表示。同样为数列的等比数列的性质与等数列也有相通之处。

2.数列为等数列的充要条件是:数列的前n项和S可以写成S=an^2+bn的形式(其中a、b为常数).等数列练习题

3.性质1:公为d的等数列,各项同乘以常数k所得数列仍是等数列,其公为kd.

4.性质2:公为d的等数列,各项同加一数所得数列仍是等数列,其公仍为d.

5.性质3:当公d>0时,等数列中的数随项数的增大而增大;当d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知识点

通项公式也成立。

函数(function)的定义通常分为传统定义和近代定义,函数的两个定义本质是相同的,只是叙述概念的出发点不同,传统定义是从运动变化的观点出发,而近代定义是从、映射的观点出发。函数的近代定义是给定一个数集A,假设其中的元素为x,对A中的元素x施加对应法则f,记作f(x),得到另一数集B,假设B中的元素为y,则y与x之间的等量关系可以用y=f(x)表示,函数概念降幂公式含有三个要素:定义域A、值域B和对应法则f。其中核心是对应法则f,它是函数关系的本质特征。 [1]

(2)式变形为:

函数,最早由清朝数学家李善兰翻译,出于其著作《代数学》。之所以这么翻译,他给出的原因是“凡此变数中函彼变数者,则此为彼之函数”,也即函数指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或者说一个量中包含另一个量。

首先要理解,函数是发生在之间的一种对应关系。然后,要理解发生在A、B之间的函数关系不止且不止一个。,要重点理解函数的三要素。

函数的对应法则通常用解析式表示,但大量的函数关系是无法用解析式表示的,可以用图像、表格及其他形式表示[2] 。

概念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发生变化的量叫变量(数学中,变量为x,而y则随x值的变化而变化),有些数值是不随变量而改变的,我们称它们为常量。

自变量(函数):一个与它量有关联的变量,这一量中的任何一值都能在它量中找到对应的固定值。

因变量(函数):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且自变量取值时,因变量(函数)有且只有值与其相对应。

函数值:在y是x的函数中,x确定一个值,y就随之确定一个值,当x取a时,y就随之确定为b,b就叫做a的函数值。

设A和B是两个非空,如果按照某种对应关系 ,对于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a,在B中都存在的一个元素b与之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A,B,以及A到B的对应关系f)叫做A到B的映射(Mapping),记作 。其中,b称为a在映射f下的象,记作: ; a称为b关于映射f的原象。A中所有元素的象的记作f(A)。

则有:定义在非空数集之间的映射称为函数。(函数的自变量是一种特殊的原象,因变量是特殊的象)。

几何含义

函数与不等式和方程存在联系(初等函数)。令函数值等于零,从几何角度看,对应的自变量的值就是图像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从代数角度看,对应的自变量是方程的解。另外,把函数的表达式(无表达式的函数除外)中的“=”换成“<”或“>”,再把“Y”换成其它代数式,函数就变成了不等式,可以求自变量的范围[2] 。

如果X到Y的二元关系 ,对于每个 ,都有的 ,使得 ,则称f为X到Y的函数,记做: 。

当 时,称f为n元函数[2] 。

关于一次、二次、指数、对数、幂、三角函数的定义域 值域 奇偶性 周期性 对称性 单调性的知识点

★ 高二数学知识点归纳

一次函数:y = ax + b(a ≠ 0)。

(6) . 一个偶函数与一个奇函数相乘所得的积为奇函数.

定义域:全体实数R。

4、几何法;

值域:全体实数R。

奇偶性:b = 0 时为奇函数;b ≠ 0 时非奇非偶。

周期性:无。

对称性:b = 0 时为中心对称;b ≠ 0 时无对称性。

单调性:a > 0 时为增函数;a < 0 时为减函数。

二次函数:y = ax^2 + bx + c(a ≠ 0)。

定义域:全体实数R。

值域:a > 0 时为[ (4ac-b^2)/4a, +∞ );a < 0 时为[ -∞, (4ac-b^2)/4a )。

奇偶性:b = 0 时为偶函数;b ≠ 0 时非奇非偶。

奇偶性:非奇非偶。

周期性:无。

对称性:无。

单调性:a > 0 且 a < 1 时为减函数;a > 1 时为增函数。

其余函数类似讨论。 。。。。。。。。。。

高考数学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从点O引出一条射线OP,设旋转角为θ,设OP=r,P点的坐标为(x,y)有

∵f(x)=sin(wx+A)-√3cos(wx+A)=2[1/2sin(wx+A)-√3/2cos(wx+A)]=2sin(wx+A-π/3)

n=1时,a(1)=a+(1—1)r=a。成立。

∵函数Y=f(x)的图像相邻对称轴的距离为π/3 ∴T=2×π/3=2π/w ∴w=3

4.函数的周期性

∴f(x)=2sin(3x+A-π/3)

∵函数f(X)=sin(wx+A)-√3cos(wx+A)(w>0,0

∴2sin(3x+A-π/3)=2sin(﹣3x+A-π/3)

∴3x+A-π/3=π-(﹣3x+A-π/3)

∴A=5π/6

∴f(x)=2sin(3x+5π/6-π/3)=2sin(3x+π/2)=2sin[π-(3x+π/2)]=2sin(π/2-3x)=2cos(3x)

f(x)=2[1/2 cos(wx+a)-二分之根号3 sin(wx+a)]=2[cos(π/3)cos(wx+a)-sin(π/3)sin(wx+a)]

=2cos(π/3+wx+a)

又周期等于2π除以w,所以w = 2

由x1=0是对称轴可知f(0)为极值,2或者-2 即π/3+a=0+2nπ或者π+2nπ(n=0,1,2……);因为|a|<π/2,所以a=-π/3

则f(x)=2cos(2x) f'(x)=-4sin(2x)在区间(0,π/2)上恒小于0,所以原函数f(x)在区间(0,π/2)上单调递减

遇到这种问题,你首先要相信你的任课老师!

你可以直接咨询你的任课老师呀

她肯定会说的很详细的!

你向她咨询之后,她还会对你没有掌握的知识点进行补充

何乐而不为呢

=2cos(wx+a+π/3) (很简单,不赘述)

图象相邻的两条对称轴为x1=0,x2=π/2

T=π,所以w=2π/π=2

f(x)=2cos(2x+a+π/3)

-π/6

所以a+π/3=0或π/2

即当a=-π/3时单调递减,a=π/6时单调递增

函数Y=f(x)的图像相邻对称轴的距离为π/3 T=2×π/3=2π/w w=3

f(x)=2sin(3x+A-π/3)

f(X)=sin(wx+A)-√3cos(wx+A)(w>0,0

2sin(3x+A-π/3)=2sin(﹣3x+A-π/3)3x+A-π/3=π-(﹣3x+A-π/3)

A=5π/6

高三数学必考知识点梳理归纳

★ 高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三数学必考知识点总结【五篇】1

一、函数的定义域的常用求法:

1、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

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大于等于零;

3、对数的真数大于零;

4、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底数大于零且不等于1;

5、三角函数正切函数y=tanx中x≠kπ+π/2;

6、如果函数是由实际意义确定的解析式,应依据自变量的实际意义确定其取值范围。

二、函数的解析式的常用求法:

1、定义法;

2、换元法;

3、待定系数法;

4、函数方程法;

5、参数法;

6、配方法

三、函数的值域的常用求法:

1、换元法;

2、配方法;

3、判别式法;

5、不等式法;

6、单调性法;

7、直接法

四、函数的最值的常用求法:

1、配方法;

2、换元法;

3、不等式法;

5、单调性法

五、函数单调性的常用结论:

1、若f(x),g(x)均为某区间上的增(减)函数,则f(x)+g(x)在这个区间上也为增(减)函数。

2、若f(x)为增(减)函数,则—f(x)为减(增)函数。

3、若f(x)与g(x)的单调性相同,则f[g(x)]是增函数;若f(x)与g(x)的单调性不同,则f[g(x)]是减函数。

4、奇函数在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相同,偶函数在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相反。

5、常用函数的单调性解答:比较大小、求值域、求最值、解不等式、证不等式、作函数图象。

六、函数奇偶性的常用结论:

1、如果一个奇函数在x=0处有定义,则f(0)=0,如果一个函数y=f(x)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则f(x)=0(反之不成立)。

2、两个奇(偶)函数之和()为奇(偶)函数;之积(商)为偶函数。

3、一个奇函数与一个偶函数的积(商)为奇函数。

4、两个函数y=f(u)和u=g(x)复合而成的函数,只要其中有一个是偶函数,那么该复合函数就是偶函数;当两个函数都是奇函数时,该复合函数是奇函数。

5、若函数f(x)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则f(x)可以表示为f(x)=1/2[f(x)+f(—x)]+1/2[f(x)+f(—x)],该式的特点是:右端为一个奇函数和一个偶函数的和。

高三数学必考知识点总结【五篇】2

a(1)=a,a(n)为公为r的等数列

通项公式:

a(n)=a(n—1)+r=a(n—2)+2r=、、、=a[n—(n—1)]+(n—1)r=a(1)+(n—1)r=a+(n—1)r、

可用归纳法证明。

假设n=k时,等数列的通项公式成立。a(k)=a+(k—1)r

则,n=k+1时,a(k+1)=a(k)+r=a+(k—1)r+r=a+[(k+1)—1]r、

因此,由归纳法知,等数列的通项公式是正确的。

求和公式:

S(n)=a(1)+a(2)+、、、+a(n)

=a+(a+r)+、、、+[a+(n—1)r]

=na+r[1+2+、、、+(n—1)]

=na+n(n—1)r/2

同样,可用归纳法证明求和公式。

a(1)=a,a(n)为公比为r(r不等于0)的等比数列

通项公式:

a(n)=a(n—1)r=a(n—2)r^2=、、、=a[n—(n—1)]r^(n—1)=a(1)r^(n—1)=ar^(n—1)、

可用归纳法证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求和公式:

S(n)=a(1)+a(2)+、、、+a(n)

=a+ar+、、、+ar^(n—1)

=a[1+r+、、、+r^(n—1)]

r不等于1时,

S(n)=a[1—r^n]/[1—r]

r=1时,

S(n)=na、

同样,可用归纳法证明求和公式。

高三数学必考知识点总结【五篇】3

1、函数的奇偶性

(1)若f(x)是偶函数,那么f(x)=f(—x);

(2)若f(x)是奇函数,0在其定义域内,则f(0)=0(可用于求参数);

(3)判断函数奇偶性可用定义的等价形式:f(x)±f(—x)=0或(f(x)≠0);

(4)若所给函数的解析式较为复杂,应先化简,再判断其奇偶性;

(5)奇函数在对称的单调区间内有相同的单调性;偶函数在对称的单调区间内有相反的单调性;

2、复合函数的有关问题

(1)复合函数定义域求法:若已知的定义域为[a,b],其复合函数f[g(x)]的定义域由不等式a≤g(x)≤b解出即可;若已知f[g(x)]的定义域为[a,b],求f(x)的定义域,相当于x∈[a,b]时,求g(x)的值域(即f(x)的定义域);研究函数的问题一定要注意定义域优先的原则。

(2)复合函数的单调性由“同增异减”判定;

3、函数图像(或方整理可得程曲线的对称性)

(1)证明函数图像的对称性,即证明图f(x)=sin(wx+A)-√3cos(wx+A)=2[1/2sin(wx+A)-√3/2cos(wx+A)]=2sin(wx+A-π/3)像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仍在图像上;

(2)证明图像C1与C2的对称性,即证明C1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仍在C2上,反之亦然;

(3)曲线C1:f(x,y)=0,关于y=x+a(y=—x+a)的`对称曲线C2的方程为f(y—a,x+a)=0(或f(—y+a,—x+a)=0);

(4)曲线C1:f(x,y)=0关于点(a,b)的对称曲线C2方程为:f(2a—x,2b—y)=0;

(5)若函数y=f(x)对x∈R时,f(a+x)=f(a—x)恒成立,则y=f(x)图像关于直线x=a对称;

(6)函数y=f(x—a)与y=f(b—x)的图像关于直线x=对称;

4、函数的周期性

(1)y=f(x)对x∈R时,f(x+a)=f(x—a)或f(x—2a)=f(x)(a>0)恒成立,则y=f(x)是周期为2a的周期函数;

(2)若y=f(x)是偶函数,其图像又关于直线x=a对称,则f(x)是周期为2︱a︱的周期函数;

(3)若y=f(x)奇函数,其图像又关于直线x=a对称,则f(x)是周期为4︱a︱的周期函数;

(4)若y=f(x)关于点(a,0),(b,0)对称,则f(x)是周期为2的周期函数;

(5)y=f(x)的图象关于直线x=a,x=b(a≠b)对称,则函数y=f(x)是周期为2的周期函数;

(6)y=f(x)对x∈R时,f(x+a)=—f(x)(或f(x+a)=,则y=f(x)是周期为2的周期函数;

5、方程k=f(x)有解k∈D(D为f(x)的值域);

6、a≥f(x)恒成立a≥[f(x)]max,;a≤f(x)恒成立a≤[f(x)]min;

7、(1)(a>0,a≠1,b>0,n∈R+);

(2)logaN=(a>0,a≠1,b>0,b≠1);

(3)logab的符号由口诀“同正异负”记忆;

(4)alogaN=N(a>0,a≠1,N>0);

8、判断对应是否为映射时,抓住两点:

(1)A中元素必须都有象且;

(2)B中元素不一定都有原象,并且A中不同元素在B中可以有相同的象;

9、能熟练地用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求反函数,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10、对于反函数,应掌握以下一些结论:

(1)定义域上的单调函数必有反函数;

(3)定义域为非单元素集的偶函数不存在反函数;

(4)周期函数不存在反函数;

(5)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具有相同的单调性;

(6)y=f(x)与y=f—1(x)互为反函数,设f(x)的定义域为A,值域为B,则有f[f——1(x)]=x(x∈B),f——1[f(x)]=x(x∈A);

11、处理二次函数的问题勿忘数形结合

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必有最值,求最值问题用“两看法”:一看开口方向;二看对称轴与所给区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利用一次函数在区间上的保号性可解决求一类参数的范围问题;

13、恒成立问题的处理方法

(1)分离参数法;

(2)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分布列不等式(组)求解;

高三数学必考知识点总结【五篇】4

1、有关平行与垂直(线线、线面及面面)的问题,是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过程中,大量的、反复遇到的,而且是以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论证、计算角、与距离等)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因此在主体几何的总复习中,首先应从解决“平行与垂直”的有关问题着手,通过较为基本问题,熟悉公理、定理的内容和功能,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与概括,掌握立体几何中解决问题的规律——充分利用线线平行(垂直)、线面平行(垂直)、面面平行(垂直)相互转化的思想,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判定两个平面平行的方法:

(1)根据定义——证明两平面没有公共点;

(2)判定定理——证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3)证明两平面同垂直于一条直线。

3、两个平面平行的主要性质:

(1)由定义知:“两平行平面没有公共点”;

(2)由定义推得:“两个平面平行,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必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3)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4)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它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5)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高三数学必考知识点总结【五篇】5

1、直线的倾斜角

定义:x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

2、直线的斜率

①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常用k表示。即。斜率反映直线与轴的倾斜程度。

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注意下面四点:

(1)当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为90°;

(2)k与P1、P2的顺序无关;

(3)以后求斜率可不通过倾斜角而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直接求得;

(4)求直线的倾斜角可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得到。

3、直线方程

点斜式:

直线斜率k,且过点

注意:当直线的斜率为0°时,k=0,直线的方程是y=y1。当直线的斜率为90°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点斜式表示、但因l上每一点的横坐标都等于x1,所以它的方程是x=x1。 (1)、高三数学知识点及公式总结大全 (2)、高三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公式大全 (3)、高三女儿数学只考了108分 老爸的这一做法绝了 (4)、2019扬州高三模拟统考语文数学试题难度点评 (5)、2019年湖北高三2月联考数学理试题及 (6)、高三数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7)、高三复习班数学班主任工作总结

高中数学函数知识点归纳

sin(/2-)=cos

知识的确是天空中伟大的太阳,它那万道光芒投下了生命,投下了力量。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数学函数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4)三角函数图像的作法:三角函数线法、五点法(五点横坐标成等数列)和变换法.

目录

一次函数定义与定义式

一次函数的性质

高中数学函数的奇偶性

高中数学函数知识点

高中数学函数知识点大全

一次函数定义与定义式

自变量x和因变量y有如下关系:

y=kx+b

则此时称y是x的一次函数。

特别地,当b=0时,y是x的正比例函数。

即:y=kx(k为常数,k≠0)

一次函数的性质

1.y的变化值与对应的x的变化值成正比例,12、依据单调性比值为k

即:y=kx+b(k为任意不为零的实数b取任何实数)

2.当x=0时,b为函数在y轴上的截距。

1.作法与图形:通过如下3个步骤

(1)列表;

(2)描点;

(3)连线,可以作出一次函数的图像——一条直线。因此,作一次函数的图像只需知道2点,并连成直线即可。(通常找函数图像与x轴和y轴的交点)

2.性质:(1)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x,y),都满足等式:y=kx+b。(2)一次函数与y轴交点的坐标总是(0,b),与x轴总是交于(-b/k,0)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总是过原点。

3.k,b与函数图像所在象限:

当k>0时,直线必通过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k<0时,直线必通过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b>0时,直线必通过一、二象限;

当b=0时,直线通过原点

当b<0时,直线必通过三、四象限。

特别地,当b=O时,直线通过原点O(0,0)表示的是正比例函数的图像。

这时,当k>0时,直线只通过一、三象限;当k<0时,直线只通过二、四象限。

高中数学函数 的奇偶性

1.函数的奇偶性

(1)若f(x)是偶函数,那么f(x)=f(-x);

(2)若f(x)是奇函数,0在其定义域内,则f(0)=0(可用于求参数);

(3)判断函数奇偶性可用定义的等价形式:f(x)±f(-x)=0或(f(x)≠0);

(4)若所给函数的解析式较为复杂,应先化简,再判断其奇偶性;

(5)奇函数在对称的单调区间内有相同的单调性;偶函数在对称的单调区间内有相反的单调性;

2.复合函数

(1)复合函数定义域求法:若已知的定义域为[a,b],其复合函数f[g(x)]的定义域由不等式a≤g(x)≤b解出即可;若已知f[g(x)]的定义域为[a,b],求f(x)的定义域,相当于x∈[a,b]时,求g(x)的值域(即f(x)的定义域);研究函数的问题一定要注意定义域优先的原则。

(2)复合函数的单调性由“同增异减”判定;

3.函数图像(或方程曲线的对称性)

(1)证明函数图像的对称性,即证明图像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仍在图像上;

(2)证明图像C1与C2的对称性,即证明C1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仍在C2上,反之亦然;

(3)曲线C1:f(x,y)=0,关于y=x+a(y=-x+a)的对称曲线C2的方程为f(y-a,x+a)=0(或f(-y+a,-x+a)=0);

(4)曲线C1:f(x,y)=0关于点(a,b)的对称曲线C2方程为:f(2a-x,2b-y)=0;

(5)若函数y=f(x)对x∈R时,f(a+x)=f(a-x)恒成立,则y=f(x)图像关于直线x=a对称;

(6)函数y=f(x-a)与y=f(b-x)的图像关于直线x=对称;

点击查看:高中数学知识点 总结

(1)y=f(x)对x∈R时,f(x+a)=f(x-a)或f(x-2a)=f(x)(a>0)恒成立,则y=f(x)是周期为2a的周期函数;

(2)若y=f(x)是偶函数,其图像又关于直线x=a对称,则f(x)是周期为2︱a︱的周期函数;

(3)若y=f(x)奇函数,其图像又关于直线x=a对称,则f(x)是周期为4︱a︱的周期函数;

(4)若y=f(x)关于点(a,0),(b,0)对称,则f(x)是周期为2的周期函数;

(5)y=f(x)的图象关于直线x=a,x=b(a≠b)对称,则函数y=f(x)是周期为2的周期函数;

(6)y=f(x)对x∈R时,f(x+a)=-f(x)(或f(x+a)=,则y=f(x)是周期为2的周期函数;

5.方程k=f(x)有解k∈D(D为f(x)的值域);

6.a≥f(x)恒成立a≥[f(x)]max,;a≤f(x)恒成立a≤[f(x)]min;

7.(1)(a>0,a≠1,b>0,n∈R+);

(3)logab的符号由口诀“同正异负”记忆;

(4)alogaN=N(a>0,a≠1,N>0);

8.判断对应是否为映射时,抓住两点:

(1)A中元素必须都有象且;

(2)B中元素不一定都有原象,并且A中不同元素在B中可以有相同的象;

9.能熟练地用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求反函数,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10.对于反函数,应掌握以下一些结论:

(1)定义域上的单调函数必有反函数;

(2)奇函数的反函数也是奇函数;

(3)定义域为非单元素集的偶函数不存在反函数;

(4)周期函数不存在反函数;

(5)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具有相同的单调性;

(6)y=f(x)与y=f-1(x)互为反函数,设f(x)的定义域为A,值域为B,则有f[f--1(x)]=x(x∈B),f--1[f(x)]=x(x∈A);

11.处理二次函数的问题勿忘数形结合;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必有最值,求最值问题用“两看法”:一看开口方向;二看对称轴与所给区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12.依据单调性,利用一次函数在区间上的保号性可解决求一类参数的范围问题;

13.恒成立问题的处理 方法 :(1)分离参数法;(2)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分布列不等式(组)求解。

高中数学函数知识点

奇偶性

注图:(1)为奇函数(2)为偶函数

1.定义

一般地,对于函数f(x)

(1)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奇函数。

(2)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偶函数。

(3)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f(-x)=-f(x)与f(-x)=f(x)同时成立,那么函数f(x)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称为既奇又偶函数。

(4)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f(-x)=-f(x)与f(-x)=f(x)都不能成立,那么函数f(x)既不是奇函数又不是偶函数,称为非奇非偶函数。

说明:①奇、偶性是函数的整体性质,对整个定义域而言

②奇、偶函数的定义域一定关于原点对称,如果一个函数的定义域不关于原点对称,则这个函数一定不是奇(或偶)函数。

(分析:判断函数的奇偶性,首先是检验其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然后再严格按照奇、偶性的定义经过化简、整理、再与f(x)比较得出结论)

③判断或证明函数是否具有奇偶性的根据是定义

2.奇偶函数图像的特征:

定理 奇函数的图像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图表,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或轴对称图形。

f(x)为奇函数《==》f(x)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

点(x,y)→(-x,-y)

奇函数在某一区间上单调递增,则在它的对称区间上也是单调递增。

偶函数 在某一区间上单调递增,则在它的对称区间上单调递减。

3. 奇偶函数运算

(1) . 两个偶函数相加所得的和为偶函数.

(2) . 两个奇函数相加所得的和为奇函数.

(3) . 一个偶函数与一个奇函数相加所得的和为非奇函数与非偶函数.

(4) . 两个偶函数相乘所得的积为偶函数.

(5) . 两个奇函数相乘所得的积为偶函数.

定义域

(高中函数定义)设A,B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B中都有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A到B的一个函数,记作y=f(x),x属于A。其中,x叫作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作函数的定义域;

值域

名称定义

函数中,应变量的取值范围叫做这个函数的值域函数的值域,在数学中是函数在定义域中应变量所有值的

常用的求值域的方法

(1)化归法;(2)图象法(数形结合),

(3)函数单调性法,

(4)配方法,(5)换元法,(6)反函数法(逆求法),(7)判别式法,(8)复合函数法,(9)三角代换法,(10)基本不等式法等

高中数学函数知识点大全

对数函数

对数函数的一般形式为 ,它实际上就是指数函数 的反函数。因此指数函数里对于a的规定,同样适用于对数函数。

右图给出对于不同大小a所表示的函数图形:

可以看到对数函数的图形只不过的指数函数的图形的关于直线y=x的对称图形,因为它们互为反函数。

(1)对数函数的定义域为大于0的实数。

(2)对数函数的值域为全部实数。

(3)函数总是通过(1,0)这点。

(4)a大于1时,为单调递增函数,并且上凸;a小于1大于0时,函数为单调递减函数,并且下凹。

(5)显然对数函数。

指数函数

指数函数的一般形式为 ,从上面我们对于幂函数的讨论就可以知道,要想使得x能够取整个实数为定义域,则只有使得

如图所示为a的不同大小影响函数图形的情况。

可以看到:

(1) 指数函数的定义域为所有实数的,这里的前提是a大于0,对于a不大于0的情况,则必然使得函数的定义域不存在连续的区间,因此我们不予考虑。

(2) 指数函数的值域为大于0的实数。

(3) 函数图形都是下凹的。

(4) a大于1,则指数函数单调递增;a小于1大于0,则为单调递减的。

(5) 可以看到一个显然的规律,就是当a从0趋向于无穷大的过程中(当然不能等于0),函数的曲线从分别接近于Y轴与X轴的正半轴的单调递减函数的位置,趋向分别接近于Y轴的正半轴与X轴的负半轴的单调递增函数的位置。其中水平直线y=1是从递减到递增的一个过渡位置。

(6) 函数总是在某一个方向上无限趋向于X轴,相交。

(7) 函数总是通过(0,1)这点。

(8) 显然指数函数。

高中数学函数知识点归纳相关 文章 :

★ 高中数学函数知识归纳总结

★ 高三数学函数知识点归纳

★ 高一函数知识点总结归纳

★ 高中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整理

★ 高一数学一次函数知识点总结

★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 高中数学知识点归纳

★ 高中数学知识点大全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e18875982367@163.com,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